【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商在中國尋求發展機遇。近日,多位華商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講述在中國覓商機、學經驗、促交流的見聞收穫。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用戶群,擁有豐富的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活躍的創新生態和強大的政策支持,是發展數字經濟的理想之地。」浙江省僑界青年聯合會副會長尹其琦介紹,以杭州為例,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發展,鼓勵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為她提供了新機遇。
尹其琦是澳大利亞華僑,在中國投資有30餘個數字經濟園區,部分園區將「促進中澳數字經濟合作」作為重要特色和差異化優勢。她表示,澳大利亞在金融科技、農業科技、健康科技、清潔技術等領域技術成熟,自己正通過數字園區推動這些技術在中國市場的落地轉化或聯合研發。
「許多數字經濟領域的初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在發展初期普遍面臨資源分散、成本高企、生態缺失、政策理解難等痛點。」尹其琦說,數字經濟園區能提供物理空間、專業服務、政策對接、產業生態等一站式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企業創新創業成本,真正實現雙贏。
泰國頭條新聞社社長郭蕊正在北京大學攻讀EMBA課程。她表示,創業多年,企業已頗具影響力,為實現新的突破,亟需最新的管理知識與國際視野,這便是她來中國深造的初衷。
郭蕊的業務範圍涉及媒體運營、中泰雙向市場整合傳播、公共關係服務及中泰投資諮詢與落地等內容。「在中國學習期間,我從同學身上汲取了大量資本市場與投融資知識。這些經歷讓我在企業管理和發展上有了更宏觀的思維。」她說。
郭蕊說,自己正探索將中國先進的傳播和經營經驗複製到泰國市場。同時,協助泰國品牌開拓中國市場。「這段學習經歷讓我對中國市場的現狀、問題及成功經驗有了深入瞭解,在扶持海外品牌前往中國市場發展時更有底氣,也更能精准把握消費者習慣與市場趨勢。」
西中經貿文化促進會會長毛燕偉從事紅酒生意多年,連日來,他在中國參加活動並瞭解紅酒店鋪運營情況。他表示,近兩年來紅酒生意基本穩定,目前正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毛燕偉說,自己計畫將中國餐具銷往西班牙,既讓西班牙民眾感受中國產品的魅力,也切實助力中國企業打開海外銷路。
「在兩國交流密切的背景下,不少西班牙企業希望將產品銷往中國。我幫助他們建立品牌體系吸引中國消費者。」毛燕偉提到,當前國際形勢正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經濟仍保持穩定增長,為大家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中國一系列的開放舉措,為各國企業開闢了更具前瞻性和靈活性的發展空間。
海外僑胞「搶鮮」佈局助力鮮果熱銷
中新社北京6月29日電:隨著夏季鮮果進入集中上市期,水果進出口也進入旺季。近日,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從事水果進出口貿易的海外僑胞,講述他們如何助力豐富消費者的「果盤」。
智利廣東商會會長胡金維稱,近年來,智利西梅、牛油果等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也極大提振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信心。
1979年胡金維遠赴智利打拼,於2015年開始從事水果貿易。中國消費者對車厘子的喜愛讓他看到了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潛力。
「智利車厘子一般從10月底開始採摘上市,得益於便捷的冷鏈物流體系和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我們公司每年要出口超過300個集裝箱的車厘子到中國市場。」胡金維在當地開設了兩個車厘子加工廠,集種植、包裝、出口於一體。「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也讓許多智利農戶受益。這幾年,不少農戶收入有所增加,還擴大了車厘子的種植面積。」他說。
「車厘子從種植、採摘、清洗、包裝到運輸,都有非常嚴格的品質要求。」胡金維說,鮮果到達工廠後,第一時間必須用冰水快速降溫,以保持果柄鮮綠。車厘子在運輸過程中始終處於缺氧「休眠」狀態,這是智利車厘子抵達中國後仍保持新鮮的原因。而中國開闢農產品進口「綠色通道」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也為車厘子的「搶鮮」上市保駕護航。
僑胞不僅將海外鮮果運往中國,也助力家鄉水果走向海外。「荔枝是最難保鮮的水果之一。在現代保鮮技術加持下,恒溫冷藏集裝箱配合快捷的航空物流運輸,48小時就能實現直達。新鮮的荔枝正俘獲美國民眾的味蕾。」美國粵商會會長張鐵流說。
眼下正值荔枝銷售旺季,在廣州出生長大的張鐵流說,吃上荔枝,廣州的夏天才算真正開始。荔枝品類繁多,入口清甜,香氣濃郁,當地有「荔枝上市,百果讓位」的說法。
2023年,美國粵商會等機構被授予「廣東荔枝文化海外傳播中心」稱號。「為將荔枝推往美國市場,我們商會的企業積極對接美國各大商超,還在紐約時代廣場投放廣告。」張鐵流說,美國本土不種植荔枝,對於很多廣東僑胞來說,荔枝一直是心心念念的家鄉味道。「我還記得首批荔枝運抵美國時,在場的每個家鄉人都激動不已。」
「隨著荔枝消費需求的增加,銷售範圍也逐步拓展至美國中部、北部等地區的城市。我們將進一步深耕市場,拓寬電商等銷售管道,讓新鮮的廣州荔枝直達更多海外消費者的餐桌。」張鐵流說。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