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澳門特區政府及其所屬文化局、旅遊局、郵電局等單位,啟動「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二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之際,澳門特區的文旅事業又增添兩項殊榮。其一是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藝節目中心共同承辦的「濠江歡歌向未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榮獲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組委會特別獎;其二是中國旅遊研究院對內地出境旅遊者的滿意度監測,澳門在二零二四年首次登頂「二零二四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榜單的第一位,尤其在「娛樂休閒」和「當地居民態度」方面獲得高度評價。這不但是對澳門特區的文旅事業的高度肯定及評價,為進一步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增添新動能,而且也激勵著澳門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為維護好包括「澳門歷史城區」在內的各項國際性及全國性的文旅獎賞,以及獲得更多的實質性榮譽,繼續努力奮鬥,爭取更多更大的成績。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是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國際性電視獎項,也是中國電視劇三大獎之一,一般於每年六月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白玉蘭獎」評選分為四大類別,分別是電視劇類別(含中國電視劇單元、海外電視劇單元)、紀錄片類別、動畫類別和綜藝類別。該獎項設立於一九八八年,二零二零年起由每兩年舉辦一屆改為每年舉辦一屆。「白玉蘭獎」國際電視節目評選是國際性電視評獎活動。在緊扣產業脈搏、反映產業趨勢、推動中國電視業國際化發展的宗旨下,「白玉蘭獎」以公正的評審規則、規範的流程設計和運作,兼顧藝術性與市場性,凸顯評獎對電視節目發展的導向作用。「白玉蘭獎」在成為中國電視業主要風向標的同時,憑藉報名作品內容、形式與地區的多元化,為世界各國展示多姿多彩的影視文化打造了一個國際舞臺。
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涵蓋電視劇(中國劇、海外劇)、紀錄片、動畫片、綜藝四大類別五個單元,徵集到來自五大洲四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部作品。各獎項競爭激烈,多元類型的作品各有出彩之處。評審團由十五位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七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成。最終,《我的阿勒泰》獲得最佳中國電視劇,費振翔憑藉《山花爛漫時》獲得最佳導演,靳東憑藉《西北歲月》獲得最佳男主角,宋佳憑藉《山花爛漫時》獲得最佳女主角,蔣奇明憑藉《邊水往事》獲得最佳男配角,蔣欣憑藉《小巷》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獎項的分佈較為平均,獲獎作品也確證了真正的中國好劇既胸懷「國之大者」,既能展示中國形象、關注時代變遷、書寫萬家燈火;也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讓影視與旅遊、商業夢幻聯動,推動文旅商體展融合向新;它還可以引領影視產業發展大勢,用不斷升級的藝術美學、視聽體驗、匠心創制,為一代代觀眾鋪設通往真善美的心靈之橋,讓世界從中國好劇裡看懂中國、看好中國。六月二十七日,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
《城中之城》和《濠江歡歌向未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獲得組委會特別獎。「白玉蘭獎」組委會在對《濠江歡歌向未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文藝晚會》的評語中指出,晚會以「同心同慶共創未來」為主題,通過歌曲、舞蹈、器樂、戲曲、武術、情景講述、音樂短劇等藝術形式,充分展示回歸祖國以來,澳門各界「愛國愛澳」的心聲,以及「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
「晚會」總導演張驥在獲獎感言中表示,「這台節目從籌備到演出,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可以說是過程艱辛,但結果圓滿,回憶更是難忘。在未來,我們會繼續不忘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和使命,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精品的文藝作品、文藝節目,來回饋這份榮譽,回饋總台的信任,回饋廣大的電視觀眾,回饋這個偉大的時代。」
「晚會」雖然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但這次「晚會」呈現了一個重大特色,就是晚會的司儀、主要演員和表演團隊均為澳門各界群眾。尤其是在司儀陣容,打破了以往各次類似文藝晚會的司儀,是「央視主持人+地方台主持人」的模式,亦即由「央視」為主、澳門輔之的形式,今次是全部由澳門居民「擔綱」,此前的「常客」周濤、任魯豫、范志博等,全部「讓賢」給了澳門自己的主持人,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相關人才的信任和鼓勵。而且,四位主持周啟陽、李若瀅、李振文、陸翬,都是「80後」甚至「90後」,亦即此前與周濤等「搭配」的本地主持人也「交班」給本地的新一代年輕人,體現了「薪火相傳」,與澳門特區政治社會中發生的「新老交替」相呼應。
就連參加演出的主要演員和表演團隊均為澳門各界群眾,也全部都是澳門人,澳門特色愈發顯著。他們涉及澳門本地二十八個團體或機構、逾六百名演職人員參與,涵蓋老中青不同年齡段的民眾,還有小孩子擔任合唱和進行武術表演等,展現非凡活力,演員組成包括澳門演藝人員、青年民樂演奏者、音樂劇演員、舞蹈演員、武術運動員,以及澳門粵劇戲曲小演員、土生葡人、澳門多元族群代表、澳門政府授予榮譽的各行各業代表等,參與團體遍及學校、社團、藝術團體、社會企業等,呈現澳門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展現澳門與祖國心連心的深厚聯繫。晚會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節目編排緊湊,舞美效果很央視。整體感覺是中西結合,既有地域特色,也有高昂的主旋律。
實際上,包括土生葡人在內的歌手、舞者,帶來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的熱情歌舞,展現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青春澳門。而澳門融入祖國建設的一個個重要時刻,以藝術形式在舞台上一幕幕閃現,一系列代表性事件的主人公走上前來,講述澳門在祖國母親懷抱中成長的燦爛年華,充分展示了回歸祖國以來澳門各界「愛國愛澳」的心聲,及「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其中音樂短劇《「AI」上橫琴》,更是以生動的情景演繹,介紹著橫琴便捷通關的智慧口岸、承載青春夢想的青年創業谷、便利且溫馨的生活區,展示澳門各界居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橫琴深合區和大灣區建設的抱負。因此,「晚會」播出後,迅速在港澳和內地引發熱議,並引發了與澳門同胞有相似情感體會的台灣同胞及海外華僑華人的深切共鳴。
期待,今後在中央的關懷和主持下,澳門特區有更多的高品質大型文藝晚會演出,在建設「演藝之都」中,在推動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1+4」戰略方向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