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習馬會心情複雜只能表態謹慎樂觀

舉世矚目的「習馬會」,將於今午在新加坡舉行。這是一九四五年毛澤東與蔣介石「重慶談判」之後,時隔整整七十年的國共兩黨掌政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因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至是世界和平發展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不僅揭開了兩岸最高層直接對話的先河,更標誌著兩岸高層的制度化互動交流邁出了重要而關鍵的一步,有利於兩岸雙方增進政治互信,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進而維護東亞和平,並對世界和平產生重大的影響。

因此,不但是包括台灣各種政治色譜的政黨在內的兩岸人民高度關注「習馬會」,也不但其本身安全態勢與台海局勢密切相關的東亞國家密切觀察「習馬會」,就連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更將會動用一切與之相關的資源,包括蒐情機構,了解和分析「習馬會」的政治背景與會談內容以至是對未來台海局勢發展及中美關係趨勢的影響。

但令到美國驚愕及稍有不滿的是,美國雖然號稱擁有世界上實力最強、效率最高的蒐情機構,美國與馬政府的關係也極為密切,並在政治軍事情報互惠交流合作方面做得較為深入,但美國對今次「習馬會」的籌劃,事前竟然一無所知。因而當「習馬會」的消息被爆出後,美國從國務院到涉中(台)著名智庫,都大感錯愕驚訝,以至在作出第一反應時,由於所擁有的資訊不多,因而在表達歡迎態度的同時,也承認難以評估「習馬會」的成果,只能說是審慎樂觀。

實際上,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的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美國不知道,甚至也沒有提前收到任何風聲,美國方面也是因為臺灣綠營媒體的爆料才被臺灣當局通知的。」「我們僅僅是提前了一點點時間知曉,雖然從技術上講媒體的曝光對美國來說不算是『大驚喜』,但美國的官員們對於這一消息還是相當震驚的。」因此,白宮發言人歐内斯特的第一時間反應,是「我們當然歡迎台海兩岸為減少緊張,改善關係所採取的步驟。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次取得的結果是什麼。」不過,她還是強調,「一個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是美國的根本利益。美國仍然致力於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基於三個聯合公報及臺灣關係法。我們當然歡迎兩岸雙方採取緩和緊張局勢改善兩岸關係的行動。但我們必須先看具體會議的成果」。

試想一下,包道格是對馬英九最友好的美國前官員,二零一二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的選情最危急時,就是包道格以「AIT」前處長的身份。站出來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被普遍視為是出手救援馬英九的選情,讓他轉危為安的關鍵因素。但連他都未能在事前獲馬政府告知「習馬會」的資訊,雖然是以其既有思維定勢樂見馬英九走出這重要一步,但心中的不快情緒還是隱隱可以感覺得到的。

美國國務院的心情就更複雜了。本來,從他們對台灣「二零一六」選情的觀察,國民黨肯定將會丟失執政權,蔡英文將會成為台灣地區未來四年以至是八年的領導人,因而當蔡英文來訪時,給予了破例的高規格接待禮遇。但現在卻「攔路殺出個程咬金」,竟然在美方事前不知情的情況下,會舉行「習馬會」,雖然未必能推翻台灣大選的選情,但畢竟也將對大選產生特殊的影響,並將成為對「馬後」的台灣掌權者的兩岸事務政策,產生牽制作用。因此,美方必須以「習馬會」為圓心,重新評估台灣大選的選情及選後的政治態勢。這就打破了華府對蔡英文上台後的台海政策預案。而偏偏這項對國民黨有利的重要資訊,馬政府竟然沒有以必要的「時間提前量」告知華府,以俾其有一個心理準備,並對蔡英文上台後的台海政策預案作出適當的靈活調整,其心中的不快也就可想而知。因此,華府明知「習馬會」將會極為有利有益於台海局勢發展,這正是華府所樂於見到的,但也要擺出一副不冷不熱的樣子,並聲稱對其前景審慎樂觀。

馬政府為何今次沒有像以往那樣,提前向華府報告「習馬會」,而是在本月三日晚上,親綠《自由時報》的電子版搶先「爆料」後,才不得已向美方通報,算是履行了在正式公開宣布之前通報美方的默契(按原計劃是在四日下午兩岸同時公佈)?估計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必須遵守國台辦提出的為避免遇到不必要的干擾,必須絕對保密的要求,其二是台北曾經有過深刻的教訓,因而也樂得配合國台辦的保密要求,並以此表達對美國「狗抓老鼠」的不滿。

實際上,馬政府對此類事情是有著深刻教訓的。馬英九上台後不久,當時挾著大贏二百多萬票的優勢,因而對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抱有雄心壯志,並將「終極統一」掛在口上的他,頗有誠意要與大陸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而且也已準備了四位將軍以現役軍人的身份到大陸,探索相關事宜,而大陸方面也準備了四位軍人參與磋商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問題,並計劃回訪臺灣。但是當馬政府向美國通報之後,美國竟然以抽象支持、實質反對方式予以阻擾,而致馬英九的這個美好設想功虧一簣,「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也是馬英九在兩岸關係發展未能「去到盡」到軟肋所在。因此,「見過鬼怕黑」的馬政府,今次打算是在公開宣布前段最後一刻才知會美方,既能遵守承諾,又能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免受美方的「指導棋」所困。但陰差陽錯地,「習馬會」的消息被提前洩露,因而也就形成了在媒體爆料之後才予以通報,但仍能趕在正式公佈之前的尷尬情況。

但總體而言,在戰術層面上,「習馬會」符合美國對台海政策的利益。 因為一來馬英九的承認「九二共識」及「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符合美國承認一個中國,但主張「維持現狀,不統不獨」當台海政策。二來「習馬會」的舉行,勢必會對蔡英文上台後的兩岸政策產生牽制作用,不敢也不能朝「台獨黨綱」的方向走得太遠,更無法扮演「女版陳水扁」的角色,再次成為「麻煩製造者」。三來即使是馬英九在「習馬會」中,以其任期即將結束,而朱立倫勝選的機率也不高,已經沒有包袱,因而不惜來個「急統」表現,但畢竟因即將失去執政權,也無法付諸實施。因此,美國沒有理由不予以支持。

但在戰略上,「習馬會」可能會對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產生反制作用,並對蔡英文上台後可能會修補已經打開一個缺口的「太平洋第一島鏈」,予以預先「堵漏」。恐怕這才是習近平最終不惜在「國際場合」及「職銜」問題上作出讓步,也要進行「習馬會」的真正意圖,兩岸關係前景固然重要,但與之相比還是處於次要地位。因此,在這點上看,美國未必願意看到「習馬會」,但卻說不出口。這就是美國「審慎樂觀」表態的深層心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