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澳門各界各業勞動者的節日 「五一」是澳門各界各業勞動者的節日

一百一十六年前的今日,美國芝加哥的三十萬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工人們面對當局的鎮壓,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美國工人的鬥爭得到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支援,終於迫使資本家接受了工人實行「每天工作八小時」的要求。一八八九年七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以象徵工人階級團結、鬥爭、勝利的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一八九零年五月一日,歐、美各國多數城市的工人舉行了巨大的示

威運動。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大規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在一九二零年,當時在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地都舉行了群眾性的集會和示威遊行。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規定五月一日為勞動節。而在澳門,「五一國際勞動節」亦被訂定為法定假日。

與內地每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由政府機關出面主持慶祝活動的做法〔從最早的天安門廣場五一大遊行,到後來的五一園遊會,直到如今的五一慶祝大會,都是如此〕有所差異的是,澳門地區無論是在回歸前後,都是由澳門工聯總會出面主持五一慶祝酒會。政府當局從不出面組織及主持慶祝活動,只是由行政首長〔回歸前是澳督,回歸後是特首〕蒞會發表講話。折射出澳門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民間色彩較為明顯。

在此情況下,主持「五一」慶祝酒會就幾乎成了工聯總會的「專利」。當然,這一殊榮工聯也是受之無愧。實際上,成立於一九五零年一月二十日的工聯總會,長期以來秉承著其「愛祖國、愛澳門,團結各業職工,爭取和維護職工權益,參與社會,服務社會,改善民生,促進澳門穩定發展」的創會宗旨,致力爭取和維護各業職工的權益,積極調解勞資糾紛,敦促政府制定保障勞工權益的法令,努力開拓工人的福利事業,開辦教育、成人進修、醫療、老人、幼兒等十多個社會服務機構,還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旅遊等活動,活躍職工生活,並組織工人到內地參觀學習,與內地工會組織溝通交流。幾十年來的業績,使到工聯總會深受澳門廣大職工的支持和歡迎,工聯總會也因此確立了自己在澳門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昨日特首何厚鏵在出席工聯總會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酒會致詞時,又給工聯總會作出了新的評價,就是她「一向以維護工友的權益為己任,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變通,在社會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對政府的工作提批評和建議;對改善勞工界處境的措施,作出支持和肯定」。

特首的這幾句評語,可圈可點。在高度肯定了工聯總會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又向工聯總會提出了某些基本要求,如「靈活變通」,及支持和肯定特區政府的相關勞工政策和措施等。按照這些要求去做,澳門工聯總會就是具有澳門特色的工人利益團體。

本來,保障工人階層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是當政者一切工作的根本基點,也是充份發揮工人階層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的根本途徑。因此,提倡「以民為本」的當政者,應當切實加強與廣大勞動群眾的聯繫,關心他們的疾苦,傾聽他們的聲音,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說話辦事,尤其要千方百計地為遇到困難的工人排懮解難,努力把廣大勞動群眾的物質文化利益實現、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

其實,歷史發展到今日,投資者和管理者也是勞動者中的一員,故「五一國際勞動節」不應單是工人階層的節日,而是應由全民所擁有。即使是在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祖國內地,私人企業主也可成為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一員,這就証明了僱主也是勞動者,其政治地位與執政黨的社會基礎──勞動群眾平起平坐。

實際上,在我們澳門地區,有的投資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強度,絲毫不比工人遜色,相反,一些投資者和管理者每日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逾八個小時。就此而言,投資者和管理者亦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主人及受惠者,勞資雙方都是澳門社會的主人翁,都是「澳人治澳」的主體,都懷有共同的目標,只不過是崗位不同,責任有別而已。因此,勞資雙方並沒有根本的私益衝突,兩者之間發生的一些矛盾和糾紛,也是屬於內部矛盾,不應搞對立,更不應搞對抗,這也是為了維護澳門社會穩定的需要。

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推動了歷史前進。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就是慶祝勞動創造世界,鼓舞勞動熱情,謳歌勞動者在特區建設中所起的偉大作用。因此,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今日,希望各行各業及各界的勞動者,都能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為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建設澳門特區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