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昨午經歷了一場「另類九一一事件」 澳門昨午經歷了一場「另類九一一事件」

強烈熱帶氣旋「黑格比」過門不入,除了因懸掛八號風球而封橋停航,各政府機關和學校、銀行等休息之外,風暴本身的「威力」並未直接對澳門產生多大的影響,澳門居民和工商各業算是平安地應對了這個今年首度「光臨」的颱風〔輕颱〕。不過,在昨日下午一時許澳門氣象台發出將在二時半懸掛八號風球的預告之後,卻發生了一項重大「意外」,就是澳門電訊公司的固網和流動電話均嚴重阻塞,既打不出也打不進。在市民大眾最需要與家人、朋友聯絡之際,電話竟然不通,猶如時光回到過去電話尚未發明的時代。幸好是昨日風勢不大,並無發生嚴重的塌屋倒樹意外,否則在無法及時通知警方和醫院的情況下,可能就會人為地擴大災情。但即使如此,昨日由於電話線路阻塞而引起的焦慮、恐慌和不便,已是顯見,處處均可見到怨聲載道的場面。實際上,因為這場重大事故恰好是發生在「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一周年當日,故有人將之戲稱為「另類九一一事件」。

持平地說,昨日澳門電訊公司固網和流動電話線路嚴重阻塞,確是由於客觀原因所致,包括正如該公司營運總裁潘福禧所言,電話系統並沒有出現故障,只因風球升級時太多人於同一時間使用電話,令電話線的使用比平時高出幾十倍,造成線路太過繁忙。更重要的是,三號風球「升級」為八號風球的時間,是在白天人們都已經上班、上學之後,這才導致居民們急於與親友們聯絡。倘若風球「升級」是在上班、上學時間之前或下班、放學之後,居民們大多是呆在家中,對以電話聯絡親友的需求也就不是那麼大,相信就不會或是較少會發生昨午那種空前的線路阻塞情況。

但即使如此,仍使人們在腦中留下幾個大「問號」:電訊公司的硬體建設,線路的「佔用比」,是否符合國際標准及澳門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的要求?電訊公司的軟體建設,是否能適合服務行業的需要?

實際上,按照國際電信行業的慣例,工商業程度較高城市的通訊網絡建設,都必須符合一定的佔用比例,一般上每一萬個電話用戶就必須配備三千對交換門號,以防止通話繁忙時發生線路阻塞。以澳門現有固網用戶二十多萬個計算,電訊公司線路就應擁有六萬對以上的交換門號。不知電訊公司是否達到這一標准?

按照國際慣例,政府、軍事、警政、消防、醫療急救、媒體等部門的電話線路,必須保証暢通,不管民間路線發生多嚴重的阻塞,也不能影響到這些有特殊需要的用戶。為了做到這一點,往往是在交換線路方面予以特殊配置,甚至是「專線」處理。不知澳門電訊公司有否與這一國際慣例接軌?而昨午出現的電話線路嚴重阻塞意外,是否亦同時發生在特區政府總部、民防中心、「九九九」、醫院急診室、警局、電力故障報告、自來水故障報告、電訊故障報告、氣象詢問,以至澳門中聯辦、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等特殊用戶及號碼?如未達到國際標准,或是前述的特殊用戶或號碼昨午亦不幸發生線路阻塞的話,電訊公司就有必要加快改進,特區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也有必要發揮對電訊行業的監督功能了。

在軟體建設方面,據讀者朋友反映,電訊公司昨日就相對地表現得很不理想。具體的例子包括有,電訊公司並無建立緊急應變機制〔或是有建立但昨午並未予充分發揮〕;在線路嚴重阻塞時電訊公司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卻滋油淡定地在酒家內嘆午茶;電訊公司某門市部張貼了多張「網絡故障」的告示,不但是開了宣稱「電訊系統並沒有出現故障」的公司負責人的大玩笑,而且也引致以為自己手機發生故障而持機到門市部修理的用戶更為恐慌……。此種服務作風,工務運輸司和電信暨資訊科技發展辦公室實在是有必要派出獨立小組進行調查,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調查電訊公司在這次電話線路阻塞事件中應當負上什麼責任,及作出改進的建議意見。

與澳門電訊公司的固網和流動電話線路嚴重阻塞的同時,其重要競爭對手「數碼通」、「和記電訊」昨午的線路就能保持暢通。這當然是與「數碼通」、「和記電訊」是剛加入澳門電訊市場營運的新公司,用戶數量相對不多的原因所分不開。不過,「數碼通」昨晚發出的「新聞稿」,聲稱該公司早在設計及營建網絡硬件時,「已注意到人口密集區對流動通訊的高用量要求,故已針對性地作出部署;並在過往一年內對網絡不斷作出擴建、維護及增大其功用率」,「在該公司的營運守則中,每當懸掛三號風球或以上時,其工程部及客戶服務部便會組成特別應急小組,加緊檢查機件是否運作正常」,則是對澳門電訊公司硬體、軟體建設的強烈比照。因此,這場「另類九一一事件」,電訊公司就為其競爭對手慷慨地大做了一次「免費廣告」。或許,澳門電訊公司如果再不加以改進,就可能會以昨日為轉折點,將有更多的流動電話用戶流失到其競爭對手的手中。

澳門電訊公司曾經提出固網加價的要求,甚至還抬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因受各社團召開座談會批評反對而致胎死腹中的「電話按次收費」的「僵屍」,意圖向政府申請固網收費改制為「按次收費」。經過這次「另類九一一事件」之後,澳門電訊公司應當捫心自問:對自己的「固網加價」申請及「按次收費」計劃,是否問心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