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計劃爭論烽火從香港燃到廣州 港珠澳大橋計劃爭論烽火從香港燃到廣州

關於是否興建港珠澳大橋的爭論,已從香港延續到廣州。前日在廣州舉行的《珠港澳交通網絡規劃與發展──提高區域競爭力》研討會,與會官、學界人士對是否在珠江口興建連接兩岸三地的大橋,發生正反雙方的交鋒,即使是「主建派」也有快建和緩建的不同意見。這場爭論,看來即使是廣東省政府也無法將之「擺平」,還必須由中央政府出面,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認真聽取正反兩方面的不同意見,並在經嚴肅的科學論証之後,才能「拍板」。

實際上,由於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並不隸屬於廣東省,而是直屬於中央政府,而且其行政位階可能比廣東省還稍高一些,故是否興建跨越粵、港、澳三個行政區域的大型基本建設規劃,已不是廣東省政府可以決定得了的事。何況,最近國務院頒佈了有關海域使用的管理條例,規定各地方行政區域使用海域必須經國務院批准,故有關港珠澳大橋計劃的前途,最後還應是由中央決定。

由中央而不是由廣東省來決定港珠澳大橋的命運,其正面意義多於負面意義。這是因為,廣東省長盧瑞華月前在香港明確表態反對興建這座大橋,已注定了如由廣東省政府來掌握該大橋是否興建的決定權,就必定是「胎死腹中」的命運。而由中央來拍板,雖然也需聽取廣東省政府的意見,但中央出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及促進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經濟發展及其與內地交往交流的考慮,就更需要尊重港、澳兩個特區政府及兩地民眾的意愿,及聽取主管港澳及相關事務的中央有關機構如國務院港澳辦、交通部等的意見。這些機構考慮問題站得更高、視野更寬、思考更全面,並不單是局限於廣東省一個地方行政單位。

盧瑞華省長在香港否定港珠澳大橋計劃的一番談話,証實了本欄三月三十日關於盧瑞華反對興建港珠澳大橋的報導。當時本欄指出,據傳盧瑞華省長曾說過,只要他一日仍在任廣東省長,都不可能將港澳珠大橋方案擺上廣東省政府辦公會議及粵港、粵澳大型跨境基建協調機制的桌面上。盧瑞華省長為何會反對港珠澳大橋這個對廣東省西部經濟發展也大有助益的方案﹖內情實在是不得而知,估計是與他與梁廣大的關係有關。正因為他對港珠澳大橋方案持否定態度,並繼續為「伶仃洋大橋」計劃保駕護航,故廣東省政府去年二月提交給廣東省人大會議審議的《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就仍有「繼續開展珠海至香港大橋工程的前期研究」的內容,而置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的「橋港結合,一橋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橋研究報告不顧。

本欄當時認為,如果港珠澳大橋方案的阻力果然是來自盧瑞華省長的話,前景並不悲觀。這是因為,他今年底就將年滿六十四歲〔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出生〕,明年二月廣東省政府換屆時,他已到達「退下來」的年齡界線。另外,依據中央有關的規定,在即將舉行的廣東省黨代會和中共「十六大」中,他也因年齡關係不可能再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及中共中央委員。倘若他離開廣東省長的位置,那句「只要仍在廣東省長任上一日,港珠澳大橋方案就不要想」的豪言壯語,就將會失去支持力。而新一屆廣東省政府在執行《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的「繼續開展珠海至香港大橋工程的前期工程」內容時,說不定就會將其下屬發展研究中心研擬的「橋港結合,一橋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方案,定位為「珠海、澳門至香港大橋工程」,從而取代「伶仃洋大橋」計劃的地位。在此情況下,目前各自為政的粵港、粵澳兩個大型跨境基建協調機制,就有可能會整合為粵港澳大型跨境基建協調機制。而且,還極有可能會在此基礎上,將港珠澳大橋方案納入粵港澳輕軌鐵路網絡計劃之中,使同樣亦含有「規劃建設以廣州為中心、銜接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內容的《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更臻完美。

筆者當時有此樂觀預測,並非沒有實質証據支持。實際上,就在廣州前天的研討會上,廣東省建設廳副廳長房方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澳門〕構建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其設想就包括了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輕鐵大橋。而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的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劉維明最近提交的粵港澳合作的調查報告,也正面肯定了港珠澳大橋計劃。這均充分証明了盧瑞華省長對港珠澳大橋計劃的認識和決定,缺乏群眾基礎及技術實務理由。更何況,他是從「計劃經濟」的角度,過多地考慮「政府負擔」的問題,而對有許多有實力商人愿意私人投資視而不見。

不過,今年五月下旬召開的中央廣東省「九大」及九屆一中全會,年已六十四歲的盧瑞華並非是按中央的有關規定退出新一屆省委領導班子選舉,而是繼續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按此安排很可能他在明年二月的廣東省第十屆人大上還將會當選為廣東省長,這又令人們的心中對「興建港珠澳大橋方案明春將有大突破」仍是陰云密佈。

實際上,據說中央根據在中共「十五大」上,有部份年已六十四歲的部委負責人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首長仍當選為中央委員,但翌年國務院和地方省級政府換屆,這些人因年屆六十五歲而宣告退休,結果成了「陽春中央委員」,而接替他們的新人中,有不少是中央候補委員,甚至連中央候補委員也不是,對開展工作有所不便的教訓,在籌備「十六大」時決定,各省級地方黨委調整時,已年滿六十四歲的行政首長不再當選為黨委副書記〔一般上地方省級黨委副書記兼任的行政首長都有機會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這也是現已六十四歲的姜恩柱最近被免去香港中聯辦主任職務,改由現時是中央候補委員的高祀仁副主任「扶正」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到「十六大」之後才進行調整,屆時將會發生已退休了的姜恩柱仍是中央委員,擔任正主任的高祀仁卻仍是中央候補委員的「不正常」情況。然而,中央和廣東省對已接近退休年齡的盧瑞華的「換屆安排」,卻沒有執行這一決定,則使人有點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