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府重視民間社團作用也須協助其提高質素 特府重視民間社團作用也須協助其提高質素

特首何厚鏵在澳門特區政府國慶酒會上致詞指出,民間社團是愛國愛澳的中堅力量,向市民長期提供大量社會服務,分擔政府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大力支持民間社團的工作,充分借重它們不可代替的服務優勢,使愛國愛澳的事業得到鞏固、發展和壯大。

澳門雖然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卻有接近二千個社團。如以人口平均計算,澳門社團的密度,可能也與人口及汽車的密度一樣,被列為「世界第一」。而澳門社團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擔當的重要角色和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可能也可算是「世界第一」。實際上,澳門的社團及其活動不但給澳門社會注入了活力,而且在澳門回歸的征途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澳門回歸後,澳門的社團更是充分發揚「當家作主」精神,在繼續為廣大市民提供服務,做好社會福利、救弱扶危、排難解紛等工作的同時,積極協助特區政府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擔當了政府與廣大市民之間的橋樑,使到市民的意愿能及時反映給特區政府,而特區政府的政策及相關決定也能迅速為廣大市民所知悉,並分擔了特區政府的部份工作。而一些社團也以派出負責人或代表參加特區政府行政會及各種諮詢組織的成員的形式,參與政府相關政策的決策,在政府政務運作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澳門回歸後,坊間曾流傳著一種說法,謂在回歸前,由於前澳葡政府在落實「公務員本地化」、「中文官語化」及「法律本地化」等工作方面頗為不力,中方在在中葡聯合聯絡小組的機制內向葡方曉以大義及力加敦促的同時,充分調動澳門民間社團的積極性,向葡方施加民意壓力。但在澳門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是「澳人治澳」政府,按照「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政府與社團的關係已發生了質的轉變,中央政府已沒有必要利用澳門民間社團來監督、敦促特區政府。因此,澳門社團的地位和作用,將會逐步減弱,不再像過去那樣「吃香了」。

而何厚鏵在國慶酒會上關於「社團」的那番話,則是間接地否定了上述傳言。儘管上述傳言,指的是中方〔中央政府〕與澳門社團及前澳葡政府之間的「三角關係」,而澳門回歸後,中央政府嚴格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不干預澳門特區內部事務,故前述所指的「三角關係」已不複存在。不過,澳門社團作為「澳人」的一種表現形式,與代表「澳人」進行「治澳」的特區政府之間的關係,卻仍是存在的。鑑於「澳人治澳」的需要,特區政府與社團的關係應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密切,所謂「澳門回歸後社團的地位和作用將會逐步減弱」的說法,顯然是並不符合事實。

實際上,澳門絕大部份民間社團都認同「愛國」和「愛澳」這兩個基本概念,故而協助特區政府做好各項工作,也就是他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和作為。而社團作為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有機組合,有利於協調社會不同利益的矛盾和對立,在互相幫助、扶危濟貧、人際溝通、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方面,能夠起到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另外,不少民間社團也與特區政府聯手,舉行多種社會活動和外訪活動,這種合作突出了澳門特區的整體形象,體現了社團對澳門特區及特區政府的支持,促進了澳門的發展。因此,何厚鏵明確表態「我們必須繼續大力支持民間社團的工作,充分借重它們不能代替的服務優勢,使愛國愛澳事業得到鞏固、發展和壯大」,必能推動澳門社團活動和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然而,澳門民間社團的現狀,也並非是全無隱憂。其中,單是何厚鏵本人批評指出的狀況,就有「有人為了做領導而設立各式各樣的社團,領導層的人數更比會員的總人數多,非常不正常,非常不健康。那些為做領導而做領導的人,每年只舉行一次周年慶祝晚會之類的活動,廣邀政府官員出席,目的只為與眾官員合照和握手」。而與特區政府關係密切、其負責人在政府各類諮詢組織擔任重要角色的「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其提出的《澳門社團現狀與前瞻》報告,也指出澳門部份民間社團存在著「結構與觀念未能與社會發展同步」、「缺乏個性、依賴性大」、「管理模式相對落伍,缺乏科學管理人才」、「社團之間缺乏合作中的競爭機制」等,還有部份社團領袖「老化」的問題亟待改進的問題。特區政府如要充分調動民間社團的積極性,讓它們分擔政府的部份工作,向市民提供社會服務,就有必要高度注意上述問題,並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協助這些社團逐步克服上述不足之處,促使其能夠順利轉型。否則,以這部份社團這樣的質素,是很難擔當何厚鏵所期待的重任的。

現在有若干社團接受政府的資助。本來,按照政治常識和國際慣例,接受政府資助的民間社團必須公佈其項目,或是向提供資助的政府部門提交單據,以便於監督。但是,第二/九九/M號法律《結社權規範》,只是規定社團收取公共實體的津貼,金融高於特首所訂的,才須公佈,這可能會在財務上形成某些漏洞。另外,民間社團的領袖及工作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也有待提高。這些,均是特區政府應予注意,並協助其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