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制度地方都搞市民評政府,澳門怎麼辦? 兩種制度地方都搞市民評政府,澳門怎麼辦?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發佈「新聞公報」,宣佈特區政府邀請市民對政府部門的服務進行評比,並以此作為特區政府本年度公務員服務獎勵計划的評選基礎。具體做法是,隨機邀請三千名市民,通過電話訪問參與評選,選出自己滿意的政府部門。經公眾評選得票位居前列的政府部門,才可進入第二輪評選。

知悉這一消息,使人感慨系之。──澳門回歸兩年多來,香港媒體經常將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政府進行比較,並基本上是持「貶港褒澳」的態度。可能是多數媒體感到何厚鏵的政治水平較高及管治能力較強;也可能是一些媒體認為澳門回歸前後在社會治安、經濟等方面發生的變化是正面發展,而香港經濟及民生在回歸前後的變化則與澳門的態勢相反,卻抽離了香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的時空背景;也可能是有個別媒體為了「唱衰」董建華,故刻意將澳門的成績來

「壓」香港,並流露了「羨慕澳門」的情緒。不過,如果在「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這一點也來個比較的話,今次就應是輪到澳門媒體及市民「羨慕香港」了。

現在,我們不知道,香港特區政府「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的做法,是否為了平撫部分有意見市民的情緒而做「騷」?而「隨機邀請三千名市民」的做法,又是否能准確反映六百八十萬香港市民的意見?但「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這個意念的本身,是完全符合「港人治港」的理念的。這是因為,「港人治港」不單止是反映在香港特區除外交和防務是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行政管理權,自行處理地方行政事務;享有立法權,自行制訂本地區的法律;並且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審判權;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由港人選出,由港人擔任……等方面,也反映在香港特區實行民主制度,對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選舉逐步由間接選舉向直接選舉轉變,廣大港人都有權監督特區政府的工作等方面。這些內容,香港特區擁有,澳門特區也同樣擁有。但在具體實施的舉措方面,今次香港特區政府所採行的「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措施,則澳門是暫時未有,故而澳門是輸了一回給香港。

我們也不知道,香港特區政府採用「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措施,是否是參考借鑑內地一些地方政府「萬人評政府」的做法?實際上,自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學說後,內地許多地方的政府,包括鄰近澳門特區的珠海市政府,都以「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精神,每年都開展「萬人評政府」活動。具體做法,一是組織機關作風建設民主測評團〔成員分別來自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企業、新聞界〕,深入企業和群眾廣泛了解情況,與被測評的政府部門直接交流,審閱各部門上年度機關工作總結,最後對各政府部門進行打分評比;二是直接向社會發放一萬份以上的問卷,進行民意調查;三是由政府投訴中心根據平時收到的投訴意見,以經查屬實的被投訴次數進行折算計分。然後,根據上述三方面的評分,計算出綜合評分。得分落後的政府部門,由政府責令其限期整改,促使其有效地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讓人民群眾滿意。

這種「萬人評政府」活動,據說是在「服務承諾」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透過測評、考核、檢查、驗收,來核查各個政府部門是否落實了「服務承諾」。實際上,服務態度是否改善,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最後總是要以實際績效為准。而「績效」如何,不能單憑「自我感覺」,也不能主觀判斷,而必須進行科學評估。由於公務員是市民的公僕,當好公僕也是公務員的專業,故只有群眾滿意,經得起群眾的評比,才是真正的市民公僕。而透過「萬人評政府」活動,也能進而推動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簡化和規範辦事程序,完善公務員管理制度,解決權責不清等問題,並激發和提高公務員的積極性,發揚開拓進取、勤政為民、甘當公僕的精神。

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當然不能生搬硬套「三個代表」的內容;但「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精神,卻是符合「澳人治澳」的真髓的。而由市民來評測政府部門的做法,也有利於廣大「澳人」監督政府,促使各級公務員真正做好市民公僕,做到真正代表廣大「澳人」來「治澳」。看來,香港特區政府「邀請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的做法,就是出於這種認識。既然香港能夠做得到,在同樣實施「一國兩制」之下,澳門也應該能夠做到。

因此,澳門特區政府在開展公共行政改革及公務員體制改革工作的過程中,也適宜引入這種「市民品評政府部門服務」的機制。當然,具體做法可以與香港及內地城市不同,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也需要防止及杜絕個別部門利用種種手法「操弄民意」的情況出現,並須科學地評鑑所收集到的市民意見。我們期待著,以「澳人治澳」為職志的澳門特區政府,也能透過「市民品評政府部門」的方式,真正地落實「澳人治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