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今晚是否如期為李慶元站台將成焦點

曾經氣勢洶洶、原定在今晚進行的「雙李站台」──台聯黨精神領袖李登輝為民進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李應元站台助選的計劃,昨晚突然宣佈「暫停」。此番「風雲突變」,令台灣政壇及輿論議論紛紛,各種猜測都有。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可能是李登輝不忿執政民進黨掌控之下的台灣檢調部門高調地偵辦劉泰英,可能會揭出李登輝的驚人「不規則」案情,使李登輝的「台灣之父」「英名」毀於一旦而致。由此,從李登輝近日批評陳水扁砍裁農漁會信用部是「只懂選舉,不懂治國」,嚴重傷害陳水扁的「元首尊嚴」,到陳水扁借偵辦「新瑞都案」向李登輝還以顏色,已隱現李登輝與陳水扁這對「父子關係」,可能將會疏離甚至是崩盤。

實際上,本月二十七日晚「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約談前「國民黨大掌柜」劉泰英,並以「背信」等罪嫌將之移送台北地區檢察署偵訊時,政壇上及媒體中就發出這樣一個疑問:調查部門偵辦「新瑞都案」已有近三個月,為何遲不遲、早不早,偏偏在台灣農漁自救會發動十幾萬農漁民到台北市進行歷來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而曾在「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問題上「警告」過陳水扁的李登輝,又乘機嘲諷陳水扁「只懂選舉,不懂治國」之時,才向劉泰英「下手」?看來台灣當局此舉是「打狗給主人看」,志在警告李登輝:不要做陳水扁的「太上皇」,在陳水扁的面前指手劃腳、說三道四。

然而,偵辦「新瑞都案」如果查到劉泰英的頭上,固然是可以反制李登輝,並將之當作是套在李登輝頭上的緊箍咒,隨時箝掣李登輝;與此同時,也可藉此追到國民黨的高層人物連戰、王金平等人的身上,在「總統」選戰的關鍵時刻就將之作為「翻版興票案」,來打擊競爭對手;但它卻是一面雙刃劍,可能更將會把陳水扁所在的「正義連線」的幾名愛將──「總統府」資政余陳月英和「內政部長」余政憲等也給「揪」出來,另外,「立法院」內「泰公黨」中的民進黨籍「立委」,也將會成為被殃及的池魚。因此,陳水扁要祭出「偵劉」的「武器」,將會遇到極大的政治風險。也許是台北地區法院在接手偵辦劉泰英的「背信」罪嫌案,經過詢問,涉出越來越多的政界名人,民進黨內也有不少重要人物亦被揭發指証之下,法院才驟然踏煞車,以「証據不足」釋放了劉泰英,上演了一幕當代的「捉放曹」。

如果李登輝今晚真的是未有如期為李應元站台,可能會令李應元已經十分低迷的選情,更是「向下沉淪」。本來,李應元是基於李登輝四年前在最後時刻才為馬英九「站台」,拉著馬英九的手高呼「新台灣人」口號,為馬英九拉到四至五個百分點「本土選票」的往績〔但有論者認為,其實是李登輝眼看到當時馬英九的聲勢越來越高,已可篤定擊敗陳水扁,才投機地站出來「挺馬」,貪群眾之功為己有,他的這次「挺馬」對馬英九的選情並沒有起到多少「加分」作用〕,希望李登輝也能為他站台,將四年前流向馬英九的這部份「本土選票」拉回給他,即使是落選也要輸得「光榮」,不致於「低票落選」。而他也將會締造「前後總統」均為其站台助選的「歷史紀錄」,使他臉上有光,即使是敗選了,還有較佳的政治出路。然而,李登輝倘真的不踐諾站台,就不但是拉不到那本來就是虛幻的「四至五個百分點」選票,而且可能原來准備將手中選票投給李應元的「李登輝迷」及台聯黨支持者,也會看著李登輝的這一「肢體語言」行事,即使是不會把票投給馬英九,也不會「白益」李應元,寧可在家裡睡大覺。這樣,就可能會使「民意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李應元,其「得票率」更是遠遠低於這一數據。

李登輝倘若棄諾不為李應元站台,馬英九是否就可受益?這也未必。一來正如前述,當年李登輝為馬英九站台,未必就是馬英九最後得勝的關鍵原因,故李登輝即使是為李應元站台,對李應元的選情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利多影響,同樣也就不會對馬英九造成什麼威脅。二來如果李登輝為李應元站台,反倒是將使「泛藍」支持者產生危機感,擔心馬英九會落選,反而凝聚了團結力量,克服一切困難去「護馬」,將手中的神聖一票投給馬英九,反使馬英九得以高票當選。

這也就是台灣政治學者嘲笑陳水扁親自出馬為李應元站台是「笨招」的原因所在:一、將本來是地方性的選舉提升到「總統」層級的選舉,客觀上抬高了馬英九的政治地位,而本應是「主角」的李應元則被陳水扁搶盡了光芒,成了「大配角」。二、本來,有許多「泛藍」支持者是認為馬英九一定會勝選的,在「反正不欠我這一票」的想法之下,可能不准備去投票,這樣馬英九即使是會贏,也會因得票數不高而贏得不好看。但陳水扁親自出手並以猛烈炮火攻擊馬英九,甚至還使用了一些骯髒的語言之後,這就不但如前面那樣,激發起廣大「泛藍」支持者的危機感,奮起「護馬」,而且也將使一些中間選民萌生「鋤強扶弱」心理,義助馬英九,使馬英九得以高票當選。三、正如前述,陳水扁的赤膊上陣等於是親自參加了一次「小型總統選舉」,並再現四年前的「馬扁對決」。倘若馬英九真的因此而得以高票當選,甚至是得票數多於四年前擊敗陳水扁的七十六萬票的話,這就等於是廣大台北市民向陳水扁投下了「不信任票」,給陳水扁一年多後爭取連任「總統」的選情,投下巨大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