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從「人無三分銀」到「人有三斤銀」

過去,受各種文藝作品及回憶錄所載影響,對貴州省的認識,是「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或「王家烈,兩桿槍〔步槍和鴉片煙槍〕」。但到了貴州一看,卻是大為出乎於意外。「地無三尺平」,因是山川地形所致,固是無法改變,但「天無三日晴」,卻已成為遙遠的往事。隨著「環保省長」石秀詩和「環保市長」孫國強大力加強環保治理工作,貴州省和貴陽市的天晴率已大為提高。筆者在貴州期間,就是連續几天的艷陽天。至於「人無三分銀」,更是成為遠古的回憶。不要說,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尤其是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努力奮鬥,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為提高,結束了「人無三分銀」的歷史,就是苗族少女用純銀作的頭盔和首飾,就是銀光閃閃,使用的銀料不知是「三分」的多少倍﹗春節期間,中共「十六大」代表、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洲歌舞團獨唱演員王阿依應澳門民族總署邀請,到澳門演出時,大家就可看到這種奇特的銀製頭盔及首飾,當可作出這樣的結論:當代的貴州省,是「人有三斤銀」。

貴州省經濟建設的發展,及貴州人收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從石秀詩省長昨日在貴州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列舉的數字,就可見一斑。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從一九九七年的七百九十三億增加到二零零二年的一千一百八十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八點七,高於同期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快、效益好、最穩定的時期。一九九九年提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一九八零年翻兩番。財政總收入從一九九七年的一百零六億元增加到二零零二年的二百零三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九,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五十七點九億元增加到一百一十四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五;財政支出從一百一十三億元增加到三百一十四點七億元,年均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六,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幅之大都是歷史上少有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四千四百四十二元增加到五千九百三十元,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六。農民人均純收入從一千二百九十九元增加到一千四百九十元,年均實際增長百分之四點一。農村電價大幅度下降,行政村通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六,入戶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建成一萬四千座廣播電視收轉站,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二,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這樣的數據,如以沿海省分的標准來比照「可能是並不足道,但只要想一想,貴州省過去確是「人無三分銀」的貧困省,在全省八十七個縣中,屬於國定貧困縣就有四十八個,亦即全省有超過一半的縣是國定貧困縣,就可知能有這樣的成績,已是十分驕人,也殊不容易。實際上,據石秀詩省長「政府工作報告」所述,五年來,貴州省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一百零一億五千萬元,使到四十八個國定貧困縣整體越過溫飽線,農村貧困人口從一九九九年的七百八十九萬人減少到二零零二年的三百萬人左右,基本解決大多數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已穩定解決溫飽的農村,建成了一批小康村鎮,三分之一以上農戶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在城市,通過調資和實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措施,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收入水平;通過實行「以獎代補」、「兩保一掛」以及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政策,基本保証了財政困難縣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發放。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二年,累計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三億元以上,覆蓋人口三十四萬一千人,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工程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累計新建農村中小學二千五百四十七所,改造八百一十五所學校危房。

扶貧攻堅,體現了貴州省黨政當局「以民為本」的精神,而因地制宜地興建廣場、公園,則體現了貴陽市黨政當局的「人文關懷」精神。貴陽市區只有四十多平方公里,卻居住著一百多萬人口,人口密度與澳門差不多,但卻沒有澳門那麼高層住宅,可其其城區的擠迫程度。貴陽市政府在如此近似苛刻的條件下,利用山區、河岸等土地,闢建公園和廣場,有的公園只有萬來桿的面積,卻是小而精,小而美,為市民提供了休憩的場所。尤其是公園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們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充分利用貴州特有的石材,或是琢製成大型象棋子、圍棋子,並將小公園設計成棋盤,讓市民們會心微笑,樂而忘返。

貴州省和貴陽市的國民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黨政當局並不滿足於此,又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秀詩承諾,今後五年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穩定脫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搶抓西部大開發,新階段扶貧的機遇,大力實施科教黔戰略,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勢頭,確保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為到二零一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以上,二零二零年比二零一零年再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穩定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二分之一以上的農戶實現小康,城鎮居民總體過上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

〔貴陽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