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圖以人道救援打破「外交」僵局?

陳水扁昨日在接見國際青商會台灣總會負責人時,正式表達台灣當局「挺美」的政治立場。陳水扁表示,台灣當局之所以「挺美」,「主要是感謝美國在台灣過去多次重大危機裡面,它們的力挺和協助,才幫助我們渡過難關」。至於陳水扁所指的「過去多次重大危機」是什麼?據他自己在這次談話中所羅列,是「八•二三炮戰」,及一九九六年、二零零零年兩次「總統」選舉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可以說,吳釗燮和石瑞琦日前的長文及「發言」,其實正是反映了台灣當局的真實態度〔實際上吳釗燮就聲稱其文章獲得最高層的認可〕,只不過是吳釗燮的文章犯了「炮口對內」的錯誤,藉「反恐」而醜化島內的在野勢力,而石瑞琦則「勇」字過頭,口氣過大,說了不符台灣當局在國際社會上的身份的話而已。

陳水扁這番話,正式宣佈了台灣當局在這場美伊戰爭和國際社會「挺美」、「反戰」的兩極態度中「選邊站」的重大戰略決定。台灣當局作出這一決定,不但是出於過去長期盲目跟隨及依賴美國的自然反應,而且可能也有反制日趨正常發展的中美關係及挽回日漸疏冷的台美關係,並希望能在國際社會上爭得一席地位,藉參與「反伊聯盟」而得到西方主要國家日後在有關台灣政治地位問題上予以回報支持的策略考量。

其實,台灣學者早就指出,自一九四九年之後台灣當局的歷任領導人中,陳水扁最為親美。其中,蔣介石出於美國政府曾先後打算以「第三勢力」或孫立人將軍取代自己,並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曾一度放棄支持自己的原因,再加上蔣介石的民族意識較為強烈,故對美國是持「保持距離」、若即若離的態度的,甚至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不惜頂撞美國佬,在「八•二三炮戰」中沒有按美國的要求從金門、馬祖撤軍,粉碎了美國人「劃峽而治」、「一中一台」的圖謀。蔣經國與其父親的態度也較為接近。而李登輝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親日派」,與美國之間存在一定的互相利用關係但並不熱乎。尤其是他一九九五年赴美訪問違背承諾發表了超出美國底線的談話,及一九九九年發表「兩國論」引起台海形勢緊張,而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李登輝也是滿肚牢騷。只有陳水扁才是徹頭徹尾的「哈美派」。由於他上台的底氣不足、政治基礎不夠堅實,而他與日本又沒有什麼淵源,故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全押在美國身上,甚至早在決定參選「總統」之前,就到美國「拜碼頭」,以弄清楚美方對自己參選的態度。由於陳水扁有求於美國,故對美國是唯唯諾諾,不敢說「不」。最近,美國為了集中精力攻打伊拉克,無暇東顧,生怕台灣當局在此時燃多一個「火頭」,而且在伊拉克、朝鮮問題上也需要中國協助,不愿因台灣當局之「小」來影響國際反恐戰之「大」,故曾暗中警告陳水扁,不得在此時挑舋及刺激北京。而陳水扁也照樣點頭稱「是」,且生怕華盛頓不相信,還透過接見美國國會議員公開聲稱在明年任滿前並不會主動刺激北京。

陳水扁上□後,中國政府在處理中美關□問題上的手法更趨成熟,堅決執行鄧小平關於「韜光養晦」、「不要強出頭」指示,終使小布殊消除戒心,且因解決伊拉克、朝鮮問題需要中國支持,而主動調整北京的關係。有國際問題專家指出,目前的中美關係幾乎已恢復到歷史上最好時期的水平。台灣當局向美國政府提出的許多要求,包括轉移技朮由「中船」自行製造常規動力潛艇,由台灣派出海軍陸戰隊以「僱佣兵」形式參與攻伊戰爭等,都遭到拒絕。陳水扁眼看到小布殊化解了與北京的心結,令中美關係日趨正常化,但卻日漸疏冷台灣當局,當然滿不是味兒,也就千方百計以「討好」手法來挽回與美國的關係。而美國不顧大多數國家反對,決定繞過聯合國發動對伊戰爭,就被陳水扁視為送上門的良機,於是就適時地表達了對美國的支持,圖製造「雪中送炭」效果,使美國感恩不盡,就將會使台灣當局增加日後與華盛頓交往的籌碼。

台灣當局的適時表態,當然是使因發動對伊戰爭缺乏合法性和正當性而急需其他國家支持的小布殊銘感心中。昨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就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達了「美國非常感激」陳水扁在關鍵時刻「挺美」的態度。不過,可能是華盛頓要顧及到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規定,而且也不想在攻伊時節外生枝,故在公佈「反伊聯盟」的名單中,並未將台灣名列其中。實際上,台灣並不是一個「國家」,白宮也不可能將其納入「向伊聯盟」的名單之中。不過,仍引起在野政黨「熱臉貼在冷屁股上」的嘲諷。

陳水扁「挺美」,還只是屬於口頭的層次。下一步,台灣當局可能會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在派遣海軍陸戰隊以個人受僱佣方式直接參戰的建議遭到拒絕後,可能就會轉以「人道救援」為著力點。台灣當局的「外交部」已經動手,邀請島內十個從事人道救援工作的非政府組織集會,討論美伊戰爭後台灣當局可以出力之處,重點是在「人道救援」。為此,台灣紅十字會已率先作出了捐贈,世界展望會台灣分會、慈濟等非政府組織也以包租專機方式運送救濟物資到前線。民進黨籍「立委」李鎮楠、李明憲更是向台灣當局「獻計」,要求台灣當局從三億一千萬美元的秘密援外經費中撥出四千萬美元,給予伊拉克人道救援,「讓全世界感受台灣的溫暖」。

這種以「人道救援」方式來介入美伊戰爭的做法,美國無法拒絕。這是因為,正如台灣當局抬出的理由,「人道救援無國界」,美方無法以「一中原則」和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精神予以拒絕。何況,將在美伊戰爭中耗費巨額軍費的美國政府,也不愿獨力承擔人道救援及戰後重建的費用,希望有其他國家和地區分擔。台灣當局主動請纓,正是求之不得。實際上,昨日包道格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就聲稱「未來食物及醫療等人道援助物資需求非常大,台灣可以提供人道援助」。由於正如包道格所言,「由於美軍開戰未再尋求聯合國第二個決議案的授權,戰後的國際重建與人道援助工作,可能不是由聯合國安理會來主導,而是由美、英、澳等國主導」,故台灣當局積極參予人道救援,可能會成為改善及加強與美、英、澳等西方大國關係的千載難逢「良機」。這種「吃小虧佔大便宜」的包賺不賠買賣,台灣當局又豈有輕易放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