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初步經受考驗仍須全面提升應變能力 澳門特區初步經受考驗仍須全面提升應變能力

特首何厚鏵前日在到「非典型肺炎應變小組指揮中心」與戰鬥在抗擊「SRAS」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座談時指出,對抗「SRAS」,是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以至整個澳門社會素質的一次重大考驗。確實,這場已經開始的抗擊「SRAS」疫症的鬥爭,正在考驗特區政府和全澳市民的應急能力,這就首先需要特區政府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領導能力,以及全澳市民提高對突發事件的心理調適能力。不單止是對類似「SRAS」疫症、颱風或火災等自然災害,是如此;而且對暴力抗爭、遊行等社會突發事件,更是如此。澳門特區剛成立不久時,首次工人游行將警方設置的警戒線輕易衝破,反映出警方在處理游行方面經驗不足的情況,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社會生產力發展,以及利益群體的多元化,在公共行政活動中產生一些突變、危急和棘手的事件,是難免的,也是必然的。領導者的責任,就是要在偶然性中發現必然性,把握突發事件發生的規律性,掌握處理突發性事件的方法和藝術,提高「應急」、「應變」能力,盡力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損失。

最近,透過抗擊「SRAS」疫情的鬥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領導能力的問題,已在內地官方媒體上有所討論。其中,《瞭望》新聞週刊的「瞭望論壇」,就刊發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領導能力》一文,而《中國改革報》也刊登了題為《「非典」考驗政府應急能力》的評論文章。這些文章均指出,在這次抗擊「SRAS」的鬥爭中,如果沒有見微知著的敏銳,沒有科學知識的武裝,沒有統觀全局的意識,沒有協調整合的本領,面對複雜的局面就會驚慌失措、捉襟見肘,無所作為。而突發事件的應對,是一件系統工程,需要觀照全局,照顧周全。比如這次同「SRAS」的鬥爭,除了組織搶救、實施各種果斷措施外,還必須統籌全面,考慮到人民的安危,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國際的交往,市場的供給,知識的普及,科學的研究,周邊的關係,等等。一著不慎,牽動全局。不能觀照全局,單打一,不僅工作收效不大,還容易顧此失彼,貽誤工作。想要穩定,結果造成更大的不穩定;急於求成,結果捅出更大的漏子。觀照全局,除了橫向的關係,還有縱向的關係。部署第一步,就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全局觀念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處理突發事件時尤為重要。

由於種種主客觀的原因,使澳門在這場抗擊「SRAS」疫情的鬥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鄰近地區的經驗教訓作參考借鑑,為澳門特區政府提高對「SRAS」疫情的「應急」能力,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其實,澳門特區之所以在過去幾個月來一直能夠保住「蓮花寶地」不失,除了是某些有利客觀條件,如居住環境、空氣質量等在起作用之外,特區政府相關領導人的「應急」能力也在發揮重要作用。──當透過群眾搶購白醋、板藍根的表面現象,從各種特殊渠道中了解到「SRAS」疫症的嚴重性及複雜性的本質之後,並沒有相信「疫情已受有效控制」的宣傳,而是作出敏銳的判斷,當機立斷,做好迎擊「SRAS」疫症的准備工作,並透過民間社團發動市民進行大清潔,從而創造了奇跡。這就如《瞭望》新聞周刊所指出的那樣,在這次同「SRAS」的鬥爭中,凡是早注意、早預防、措施得力的地方,都沒有造成失控。──澳門何止是「沒有造成失控」,相反還是「今日長纓在手,隨時縛住蒼龍」。即使是至今發生了一宗輸入型的「SRAS」病例,也因早已作好「應急」措施,而能成功地阻截其向社區擴散蔓延。

在前一階段,特區政府領導人的應對突發事件的領導能力,已透過他們的各種作為充分反映了出來。而在「SRAS」「殺到埋來」之後,形勢對特區政府領導階層的「應急」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何厚鏵所說的「是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以至整個澳門社會素質的重大考驗」,固然是說出了問題的所在,但我們還應將這個「管治能力」的內涵予以延伸擴展,並不局限於組織搶救、實施各種果斷措施及維護社會秩序、維持市場供應、恢復及振興經濟等方面,而還應透過抗擊「SRAS」的鬥爭,進一步全面提高特區政府領導層的領導能力。比如,在公共衛生領域,應當糾正「重治輕防」的傾向;又如,盡速透過立法程序為防治傳染病立法,並透過此類立法行為消除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制化的現象;再如,宏揚在抗擊「SRAS」門爭中取得的經驗,建立起廣泛聽取不同意見的機制,以利於領導者的決策符合科學、符合實際。

正當本文執筆之際,新華通訊社受權播發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並公佈施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全文,及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該「條例」的答記者問,該「條例」的出台背景,以及題為《「應急條例」提升中國的「應急能力」》的評論。這些材料均指出,「條例」的公布施行,標並著中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條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一起,成為強有力的法律武器,對於打贏「SRAS」防治這場硬仗具有重要意義。這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正是澳門的不足之處,同樣也在考驗著澳門特區的「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