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辦人員機構安排看上海市重視對台工作

澳門新聞界京滬參訪團昨午抵達上海市繼續參訪活動。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台灣事務辦公室十分重視參訪團的參訪活動,高規格地予以接待,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群親到機場接機,並與副主任顧明、季平聯袂一道出席與參訪團的座談會,據說這是上海市台辦罕見的幾位正、副主任同時出席的接待活動。另外,張志群在市委副秘書長的職務上,還負責協調統戰,紀檢委〔因而參與對周正毅或主管案的調查〕,世界博覽會籌備等工作,政務十分繁忙,但在參訪團在滬期間,他還將多次參與接待參訪團的活動,足見上海市台辦及他本人對參訪團訪問上海市活動的重視。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上海市政府不但希望能透過參訪團的到訪,俾澳門媒體了解上海市的對台工作,並予以充分報導,而且也期望澳門能成為上海市與台灣地區交往交流的另一座重要橋樑。

由於張志群同時身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故他實質上也是在代表上海市委接待澳門新聞界京滬參訪團。而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市台辦主任由市委副秘書長兼任的安排,也是顯見市委對台灣事務工作的足夠重視,及對對台工作滿懷誠意,對台工作的涉及面甚廣,涉及到經濟、外經貿、文化、旅遊、教育、海關、工商管理、交通、航空、郵電、司法、公安、農業、統戰等各個領域,與上述領域主管部門職級平行甚至是稍低的台辦,在業務運作過程中如有涉及到上述業務部門的職權時,恐怕運作就不會太順暢。但如由有權對相關業務職能部門進行協調或下達指令的較高一級官員兼任台辦主任,這一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此情況,有點類似在抗擊「SARS」的關鍵時刻,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兼任衛生部長,就可協同其他部委支援衛生部工作的情況。

上海市重視對台工作,還體現在市台辦的內部架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據張志群介紹,上海市台辦的人員配置為六十多人,設置了內務處、經濟處、交流交往處、聯絡處、新聞處、研究室等七個處室。另外,台灣問題研究所、東亞研究所、浦東經濟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台灣研究會等科研機構也靠掛在上海市台辦。可以說,這是在全國各省級台辦中,人員配置較多的一個,也是最多科研機構靠掛的一個。而且,其內設機構中有聯絡處和研究室之設,也是全國各地地方台辦中所罕見的。

實際上,全國各地的地方台辦,其主要職能是服務台商,及對台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交流,接待來訪台灣各界人士,而不涉及到對台政策研究及與台灣上層及重要人士的聯絡工作,因為這兩方面的業務是由國台辦負責。而上海市台辦設立了這兩個內設機構,則凸顯了中央亦向上海市台辦賦予了台灣政情研究及與台灣高層、重要人士聯絡的部分任務,讓上海市台辦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協助中央做好上述工作。而上海市台辦分管這兩方面工作的負責人,是副主任季平。由於季平在早期是上海市台灣研究會的秘書長,從事台灣研究的工作,在調到澳門後又曾先後出任澳門新華社〔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處長、副部長,分管研究及聯絡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上海市台辦安排他分管研究、聯絡工作,可以說是專業對口,充分發揮他的專業長處。

張志群指出,上海市及其周邊地區對台研究的人才資源基礎雄厚,多家著名大學都擁有著名的涉台教授,而且他們的專業背景還比較廣泛,涉及到經濟、國際關係,比較法學等各個專業,這就使到上海市的台灣問題研究,視野較為廣闊,視覺較為多元,使上海成為我國台灣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陣地。

由此,使筆者想到海外關於「北鷹南鴿」的說法。──即北京地區的涉台學者,大多立場強硬,堅持原則有餘,靈活變通不足;而上海和夏門的涉台學者,由於處在改革開放的最前線,可以接觸到許多新事物,也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觀點,在經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比對之後,所作出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較為靈活變通。當然,海外之所以含有「北鷹南鴿」的感覺,也可能是像張志群所指的那樣,北京人性格直率,表達觀點時直來直去,就予以「硬梆梆」的感覺。而南方人較為溫文爾雅,說話語調也是陰聲細氣的,而且在表述觀點時往往是婉轉含蓄。

正因為上海市擁有一批專業性強、既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變通的涉台學者,就為長居上海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的對台談話及提出新提法,提供了雄厚的學朮後援。因此,汪道涵的對台問題發言,就給人們一種「擺事實,講道理」的感覺。容易為台灣民眾受落,聽得進去。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汪老與上海涉台學者雙向互動的結果:汪老的豐富經驗及與時俱進的新思維,啟發了上海涉台學者;而上海涉台學者的勞動成果,又成為汪老對台灣事務發言的學朮依據。

〔上海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