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途倉選址符合市民利益卻遭民意反彈? 為何中途倉選址符合市民利益卻遭民意反彈?

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前日在與石油業者開會後決定,將在青洲原禁區內的石油氣中途倉遷到筷子基北灣對開的新填海地段。這個決定,應是一個及時而又務實的決定,體現了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以民為本」及「勇於任事」的精神。──在青洲發生可燃品失火爆炸事件之後,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在短短的十天之內,就作出了搬遷中途倉的決定,顯現了當局「急市民所急」的精神及雷厲風行的作風,這是在回歸前葡國人管治時期所不可想像的。而新中途倉的選址,以澳門石油氣供求市場現狀、選址地理環境、市區土地供應限制、石油氣運輸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量,也是「並非最佳但仍可接受」的方案,應當受到各方認同和支持。

實際上,從澳門石油氣供求市場現狀來看,四十三萬澳門居民中的大部份集中在澳門半島居住,而主要的大型石油氣客戶也集中在澳門半島。如將中途倉遷到離島,不但將會遇到運輸成本提高導致加重用戶負擔、上門供氣較不方便等問題,而且頻密運氣過橋也將對跨海大橋的安全及交通通暢帶來負面影響。另外,在八號風球封橋時,也無法對急需用氣的用戶實施供應。因此,將新中途倉設在澳門半島,是較為適當的。

但是,澳門半島的土地供應已呈飽和狀態,半島三面沿海地帶可供設立石油氣中途倉的地段,已屬鳳毛麟角。至少東北沿岸須配合港珠澳大橋的澳方落腳點及附屬交通分流設施所需;東面沿岸是未來博彩業規劃地段及酒店、商業發展地段,屬於貴重地皮;西面沿岸則是密集民居及碼頭用地,以及十六蒲發展地段。唯有筷子基北灣是新填海發展地段,可說是一張白紙,在此設立中途倉不會形成與現有民居及學校等公共設施混集在一起的情況。而且,按照土地工務運輸局的初步設計,該選址四面環水,只以兩道橋樑與陸地接駁,中間相隔了一口水塘,且與現有民居之間有超過二百米的距離,因而安全系數較高。即使是發生意外,也易於撲救,及不會殃及附近民居。因此,這個新選址是符合居民安全、城市未來發展及石油業界需求等三大要求的。

當然,從澳門未來整體發展規劃來看,新選址仍算不上是最佳方案。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緊鄰正在規劃中的跨境工業區。如果未來跨境工業區運作發展順利,有必要繼續擴大地盤,這個新中途倉就可能會成為阻礙跨境工業區繼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對此,應及早作出因應對策,為避免阻礙跨境工業區的進一步發展預先作好「避讓安排」。

其實,由於前澳葡政府眼光短淺,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及在面臨要移交澳門之下無心做好長遠規劃,而未有在規劃全澳的供電、供水、電訊及下水道、排污網時,也一併設計好全澳的供氣網絡,而失去了本澳供氣方式改革的最佳時機。從而導致目前的石油氣供應,仍主要是以分罐入氣上門供應為主。如果當初是以地下管道網絡方式集中供氣,並選擇合適的地點設置氣源廠倉,這就不但不會存在中途倉的問題,而且也可避免罐裝氣運輸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當然,用戶用氣也就更為方便,能如同使用自來水那樣用上「自來氣」。

由於前澳葡政府的短視及不作為,使澳門居民無法享用「自來氣」的便利。而從目前澳門的城市建設狀況來看,今後要規劃建設地下供氣管道網絡,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供應罐裝氣的方式,仍有可能是澳門今後燃氣供應的主要方式,故中途倉就仍有存在的價值和需要。在青洲地區已經興建了許多住宅樓宇,而且還將會成為跨境工業區一部份的情況下,將中途倉遷出,就是有此必要的。也正如前述的種種原因,新中途倉設在筷子基北灣,還是可行的。

然而,這個可行方案,卻引起筷子基地區居民的疑慮和反彈。昨日相關方案公佈後,附近居民及坊會紛紛發表意見,或是表達反對,或是表示疑慮。幸好澳門不是「民粹社會」,澳門的各式政客也尚未具備利用社會民意挑動民粹的能力。否則,這種反彈情緒就有可能會釀成某種民怨,不利於維護澳門社會的穩定和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

為何特區政府本來是出於「以民為本」旨意的搬遷中途倉計劃,卻會遭到部分民意的情緒反彈,從而形成一種「動機與效果不統一」的狀態?看來,主要原因是盡管相關部門及官員確是為居民利益著想,但卻忽略了居民的心理狀態,以為自己所作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居民就會自然地全盤認同接受,而未有好好做居民的溝通工作,導致居民不但未有感受到當局「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本意,相反還誤會當局「不利於民」。如果相關部門在與石油氣業者商議的同時,也與新中途倉選址附近的街坊會組織進行溝通,並廣向當地住宅居民進行宣傳解釋工作,可能此誤會及疑慮就不會產生。

這個教訓,對澳門特區政府的其他各項政務推動,是具有啟迪作用的。尤其是在推動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工作之時,更應注意做好與廣大市民的溝通及諮詢工作。總之,「以民為本」,不但是應當落實在所制訂及推動的施政措施之上,還應體現在貫徹這些施政措施的過程中,真正地發揮讓「澳人」當家作主及走群眾路線的優良作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