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記者為香港一國兩制仗義執言? ──為何台灣記者為香港一國兩制仗義執言?

「台獨教父」李登輝要操弄由其出任董事長的群策會來唱衰「一國兩制」,雖然博得了「李登輝學校」學員、「李登輝之友會」會員及群策會會員的几陣掌聲,但卻引不起台灣多數媒體的共鳴。一些採訪「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國際研討會的台灣記者,在專訪劉慧卿等人時就曾質疑他們參與「台獨」份子「大合唱」的作為,這也是香港與會者紛紛「轉」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台灣的媒體上,也可看到一些不值群策會所為的評論文章。比如,《中時晚報》昨日社論的題目就是﹕《應該同情地理解香港》。社論指出,從民進黨的立場來說,在決定以「一邊一國」為明年「總統」選戰主軸的同時,想辦法唱衰「一國兩制」,看起來極為自然。尤其從「國安法二十三條」抗議書事件以來,台灣方面更認定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已經有民主倒退的現象。然而與會的香港學者和立法會議員對此則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香港近年來享有更大的自由,而法治基礎也依然存在。「社論」又指出,台灣和香港在香港現況上今有如此大的岐見,當然是因為台灣,認定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失敗,則「一國兩制」在台灣就沒有市場、反過來,如果它為香港帶來更大繁榮和進步,則可能成為中共的宣傳樣本。於是,唱衰「一國兩制」,不知不覺中轉成了唱衰香港。……香港人期待「一國兩制」獲得落實,這些心情可能都不是台灣能夠完全理解的。強用台灣的角度,詮釋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只會破壞兩地民間的情感。……同樣是華人社會,同樣曾經是殖民地,台灣需要的是設身處地了解香港的處境和想法。

而《東森新聞報》的大陸組召集人陳增芝也發表題為《一國兩制,拒絕VS祝福》的評論指出,「一國兩制」,無論台灣朝野各黨,再怎麼口徑一致的拒絕,但對香港而言,這確實是目前最好,而且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安排與制度,也確實是中國送給香港的最好禮物。特別是「七一」大遊行之後,香港人在給中國新領導人的支持率都遠高超逾六成,這說明台灣一廂情愿的「獨派觀點」,並不符合香港人民對落實「一國兩制」的殷切期望。台灣各黨各派,可以拒絕、可以「激將」,但是,請祝福香港的心愿﹗請期許中國的實踐!

因此可以說,李登輝、陳水扁之流要藉這個研討會來唱衰「一國兩制」的意圖,很明顯是基本失敗了。不但是在研討會的後半部分,與會的香港人士未有跟隨其調子起舞,而且連台灣的部分媒體,也在為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說公道話。群策會花費巨款〔當然有台灣當局相關部門的資助〕舉辦的這次研討會,只能是流於形式,達不到其預期要達到的效果。

台灣媒體之所以能夠仗義執言,這除了是看不慣陳水扁、李登輝意識形態掛帥,「凡陸必反」的卑劣所為之外,也與他們對香港「一國兩制」的理論及實施情況,尤其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所引發的一些問題,有一定的基本認識,有密切的關係。前者,是得益於他們近年來多次實地到港澳採訪,親眼看到港澳兩地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的情況,並不像某些政客所「唱」的那麼「衰」;後者,則得益於在「七一」大遊行之後,「兩岸新聞記者聯誼會」所組織的一次香港之行,與各方人士直接座談之後,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澄清了一些疑慮。

實際上,就在群策會舉辦「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研討會的一個星期前,台灣「兩岸新聞記者會」一行到了香港訪問,了解港台關係新進展及國安條例立法的情況。他們分別晤見了梁愛詩、黎以德等政府官員,及民主黨議員何俊仁、黃成智,民建聯議員等人。其中,梁愛詩對訪問團成員所抱的國安條例立法後,台灣駐港機構是否還能繼續展示台灣的「政府」出版品,甚至有關陳水扁有關「一邊一國」言論的疑問,指出,只要不是宣傳「反攻大陸」,現行運作不受影響。梁愛詩的這一說明,使到訪的台灣記者放下心來。由於他們是專門採訪大陸及港澳新聞的記者,對大陸港澳新聞的報導及評論具有權威性,他們的這次香港之行就為日後台灣地區有關香港新聞報導的方向,作出了有利於「唱好香港」的微調。而在群策會要「唱衰香港」之際,剛從香港歸來的他們,則來個反其調而唱之了。據說,在八月上、中旬的台灣記者訪問香港過程中,香港特區政府一改以往拒絕隨團的「陸委會」官員或駐港人員陪同進入港府的「自我設限」做法,除了同意「陸委會」人員陪同訪問團成員進入港府之外,還特別安排專車、專人接待,並安排拜會較多單位,也不介意台灣官員與港府官員同處一室。為此,有台灣記者認為,單從這次台灣媒體參訪香港團的「突破性待遇」,可以預見過去董建華「無為而治」的港台關係,應該可以得到務實的發展。估計,這也是專跑海陸兩會新聞的台灣記者在報導群策會研討會新聞時,為香港仗義執言的其中一個「啟動因素」。

香港特區政府的這一成功經驗,也值得澳門特區政府參考借鑑。

〔台北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