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師節談到澳門中華教育會的貢獻及不足 從教師節談到澳門中華教育會的貢獻及不足

今日是教師節,是全澳從事大、中、小學及幼兒教育工作的教職員工的光榮節日。教師節,也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在我國歷史上,曾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四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最早的教師節是出現在一九三一年,當時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發起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擬定每年六月六日為教師節,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進教師修養等三個目標。雖然這個教師節並未得到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的承認,但卻在全國各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九三九年,國民黨政府決定另立孔子誕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當時未在全國推行〔國民黨政權渡台後,經曆數及考紀專家考証,將孔子誕辰換算為公歷九月二十八日,台灣當局遂於一九五二年正式頒令:孔子誕辰及教師節改為九月二十八日〕。一九五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五一國際勞動節」也作為教師節。由於各種原因,教師節實際上逐漸消聲匿跡了。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北京晚報》刊出題為《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的文章,引起讀者強烈反響。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北師大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等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九月十日定為教師節。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逐步使教師工作真正成為社會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之一,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在內地每年的教師節都以表彰教師的功績,為教師辦好事、實事,解決實際困難,作為主要活動內容。而全國人大常委會之所以將教師節定在九月十日這一天,是因為這是新學年開始之時,人們對教育的輝煌成果寄予厚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工作是人類社會中光榮而又崇高的職業。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神聖的事業,是最應當受到尊敬的事業。雖然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澳門的教育制度與內地的教育制度有所不同,但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精神,則應當是一致的。實際上,澳門數千名教師就像辛勤的園丁,擔負著培育十餘萬名青少年兒童的重任,他們的工作牽動著四十多萬澳門居民的心。澳門的每一項發展和成就,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融匯著他們的艱辛勞動和創造。多少年來,廣大教師不為名、不為利,含辛茹苦,尤其是在一九八六年之前,收入待遇並不理想,備盡艱辛,但卻甘為人梯,就像蠟燭那樣,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他們的崇高品格和輝煌業績,將載入澳門居民為澳門平穩過渡、穩定繁榮而努力拼搏的史冊。要使全體澳門居民,尤其是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們都懂得,沒有教師,就沒有一批又一批的社會建設者,更談不上澳門的經濟繁榮和居民的美好生活。尊師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應當是今天社會的美德。為了澳門和全體居民的根本利益,全社會都應形成強烈的尊師重教的風尚。

教育事業關係著澳門建設發展的成敗,也關係著「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前途命運。因此,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將澳門的教育事業盡快地搞上去,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可靠「治澳」人才,是歷史賦予廣大教師的神聖責任。我們相信,有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有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澳門的教育事業就一定會更加生機勃勃,前景無限光明。

目前,由於澳門經濟發展的轉型、人口結構的變化,本澳的教育事業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教師的就業也發生了一些困難。這就需要澳門特區政府會同教育社團研討協商,找出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另外,在教育制度改革的進程中,特區政府也宜在對教育團體進行諮詢工作的基礎上,將諮詢面推向更廣更深入,動員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為澳門特區的教育改革事業提供專業意見,出好謀、獻好策。這亦是在教育領域落實貫徹「澳人治澳」精神及「以民為本」政策的要求。

談到教育社團,澳門教育領域的民間社團有十幾個,但最重要的社團是澳門中華教育會。它是由一群從事中文教育的教師在一九二零年自發組織起來的,至今已經有八十三年的歷史。中華教育會成立之初,就以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竭力爭取中文教育在澳門的平等地位。如今,中華教育會已成為澳門最大的教師聯合組織,入會教師?,全澳門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二。澳門中華教育會始終將推進愛國教育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經常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前途、澳門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與祖國大陸教育界保持緊密的聯繫,在澳門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使自己成為澳門的主要社團之一。為澳門教育界的愛國團結,為澳門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澳門的順利回歸尤其是「中文官語化」的確立,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澳門回歸之後,澳門各界社團的活動形態及要求,有了微妙的變化,中華教育會也宜與時俱進地隨之作出調適。在過去,社會上曾有過中華教育會「以中小學校長當家」的評議。澳門回歸後雖有大專教育工作者入會並進入領導機構,但主力還是中小學校長,未能完全反映澳門特區的大專教育正在蓬勃興起的現實。我們期望,日後中華教育會領導機構成員的比例結構,也能充分反映澳門大、中、小學及幼兒教育「百花齊放」、「並駕齊驅」的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