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中葡語國家經合論壇發展為自由貿易區 宜將中葡語國家經合論壇發展為自由貿易區

還有不到一個月,「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澳門〕」,就將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舉行。這是這個經貿合作發展機制正式成立的大會,故也是這個機制的首次會議。因此,這個會議的在澳門舉行,及日後這個機制的秘書處設在澳門,都將會為澳門的「國際城市」形象「加分」,並使澳門不但在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都將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

國家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曾指出,全球葡語系國家擁有超過二億的人口,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歷來是中國十分重視的合作伙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空間廣闊。中國澳門特區由於歷史的原因與葡語系國家有著廣泛和密切的聯繫,其作為中國內地與葡語系國家中介和橋樑的優勢十分明顯。

實際上,就以已決定派出部長級官員與會的七個葡語系國家的情況來看﹕葡國與中國的關係,由於有「澳門」這一層關係,其密切程度,已是自不待言。而葡語系國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巴西,早在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五日與中國建交之前,就與中國有著緊密的外貿關係,故中國貿促會曾派駐機構於此。「六四風波」話題人物袁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所撰著的報告文學《九顆紅心向祖國》,就是反映其中的一段曲折歷史。而在莫桑比克、安哥拉、幾內亞比紹的民族解放鬥爭中,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無私的支持。其中,幾內亞比紹的前總統韋而立在參加游擊隊時,就曾在中國南京的軍事學院學習過。中國政府對東帝汶反對印尼吞併的獨立鬥爭,一直在聯合國仗義執言,並在表決相關決議時投下了關鍵的一票。東帝汶獨立當天,中國就與其建交,是東帝汶的第一個邦交國。因此,透過「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的機制,將使這種友誼傳統「親上加親」。

不過,有關「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的機制,在外間世界也引發了「另類關注」,就是中國是否會藉著這個機制,將之發展成為「中國──葡語國家自由貿易區」﹖實際上,自從中國和「中國台北」分別加入「WTO」後,海峽兩岸的這兩個會員體分別加入「自由貿易區」〔FTA〕的問題,就引起各方關注。一方面,台灣當局蠢蠢欲動,意圖利用「WTO」的相關規定,參與美國、日本、韓國或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所組成的「自由貿易區」。一個月前就與巴拿馬簽署了「台巴自由貿易協定」,而「中美洲聯合體系」亦決定接納台灣當局為其觀察員。台灣當局這樣做,當然其目的是要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以凸顯台灣地區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如果中國不積極參與「自由貿易區」的運作,就可能會讓台灣當局鑽了空子,搶佔先機。而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後,參加「自由貿易區」的進展較為緩慢。除了是與東盟的「十加一」〔在二零一零年建成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及東盟與中日韓的「十加三」〔籌劃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之外,其他方面未見有何進展。但在此時,內地分別與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引起某些國家的種種疑慮。為消滅這些疑慮,中國參加更多的「自由貿易區」〔FTA〕,就是淡化轉移這些國家對「CEPA」的注視焦點的較佳辦法。因此,如果條件成熟的話,不妨在「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的基礎上,將之發展成為「中國──葡語國家自由貿易區」〔FTA〕。反正,這些葡語國家中的安哥拉、巴西、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國等,都是「WTO」的成員國,而佛得角、東帝汶的加入「WTO」,看來不會是大問題。既然有此基本條件,將「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和發展論壇」發展為「自由貿易區」,應是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而且也有此需要。

鑑此,「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澳門〕」的召開,就應該得到中央政府更多的祝福及重視,應由國務院總理層級的領導人來主持其開幕禮。實際上,雖然這次「論壇」的位階是部長級的會議,但作為會議舉辦地點的東主國,由總理來主持開幕禮,至少也是「禮貌」的表現。何況,連在香港舉行的非政府間的「財富論壇」及「世界會計師大會」,國家總理都來參加,也就沒有理由在另一個特區──澳門舉辦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的首次會議,未能給予同樣的祝福。

本欄前日在以《再談宜由溫總理來澳主持中葡經合論壇開幕禮》為題,作出有關的建議時,其中一個觀點是藉此機會向發展中國家表達善意,以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來作為對中國已被邀請出席西方八大工業國家峰會〔G8〕的一個「平衡」。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成員聯手「起義」,共同對抗發達國家成員,導致坎昆會議失敗之後,更需要有此善意展示。一些讀者贊同本欄的這一觀點,並指出,溫家寶總理親蒞澳門主持「中國──葡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澳門〕」的開幕禮,向與會的發展中國家「SAY」個「HELLO」,也符合「胡溫新政」中「關懷弱勢群體」的理念。因為這些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就是貨真價實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關懷、體貼、撫慰。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一國的外交總是要為這個國家的內政服務,為這個國家的制度服務。反過來,一個國家的內部政策,也往往反映在其對外政策之中。目前,「胡溫新政」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懷弱勢群體」。這一決策及胡錦濤主席在西柏坡考察時提出「兩個務必」,溫家寶總理除夕夜深入地下煤礦與礦工同吃年夜飯,以及近來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關懷弱勢團體」的政策措施,代表著全中國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一政策如延伸到外交政策上,也應體現為關懷發展中國家。溫家寶總理如能蒞澳出席「中國──葡語國家經濟發展與合作論壇〔澳門〕」的開幕禮,也可被視為在國際上「訪貧問苦」的善舉,必然會得到「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又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