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葡語國家經合論壇召開想到的幾個問題 由中葡語國家經合論壇召開想到的幾個問題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將於明日隆重開幕。盡管原定以「觀察員」身份出席該「論壇」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工商業及旅遊部長,由於另有公務而未能赴會,但出席這個盛會的各國代表團,包括有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在內的中國代表團的部分團員,已陸續來澳。而在北京正在召開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這一重要會議的情況下,具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身份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也將向三中全會請假來澳出席「論壇」,充分顯示出中央政府及分管外經貿工作的吳儀本人,對這個「論壇」的高度重視。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幾內亞比紹在剛經歷過一場軍事政變,國內政局動蕩,政府仍屬「看守內閣」的情況下,其外交、國際合作與僑務部長若昂‧蒙特羅,仍然率領多名商務及投資領域的局級官員來澳出席「論壇」。這就折射出幾內亞比紹經歷了一場在台灣海峽兩岸「左右搖擺」的取捨動作之後,頗為重視並珍惜該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以至政治關係。如果幾比出席這次「論壇」有所收獲,甚或是在與中國代表團的單獨商談中獲得滿意的成果,就將更有利中國政府對幾比的「邦交固椿」工作,進而影響目前與台灣當局有「邦交」的非洲及中南美洲的拉丁語系國家,對「一個中國」原則轉而採取正確立場。

遺憾的是,溫家寶總理可能是因為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其中一項重要議程,是有關東北工業基地的重建問題,他作為國務院總理,必須親向全會引介有關決策設想及方案,而無法向全會請假來澳出席「論壇」。否則,這個「論壇」就將會更為生色,不但將使澳門特區更為凸顯其國際城市形象及中西聯繫橋樑地位,而且也將進一步拉近中國與葡語系以至拉丁語系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使到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加強與美、俄、歐、日等發達國家交往的同時,也充分注意與屬於「弱勢群體」的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使他們感覺到中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也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並且感受到中國政府才是真正地恪守國家不分大小、主權一律平等的當代外交基本准則。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的舉行,標並著澳門打造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台的政策,已經進入實質性推動階段。特首何厚鏵去年十一月在向立法會作「二零零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指出,「遠交近融,是我們拓展對外關係的基本策略。我們將進一步創設機會,透過走出去和請進來雙結合的方式,並結合我們積極推動的會展產業,努力構建各種合作平台」。而其中一個主攻方向,就是「逐步開拓東亞、葡語系等國家的市場」,「與內地、東亞以及葡語系國家和地區的中小企業建立經貿伙伴關係」。而在這方面,澳門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澳門擁有一群葡裔人士,澳門曾與葡語系國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並簽署了合作協議。而「澳門基本法」亦規定葡文也是澳門特區的官方語言,澳門特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在使用中文的同時,還可使用葡文。這就使到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的平台,具有別處所無的優勢。也唯其如此,這更是澳門義不容辭的任務和責任。日後,透過「論壇」的定期舉辦,及「論壇」將其秘書處設在澳門,相信特首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有關目標,就將能順利達成。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的召開,除了是要推動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合作關係,並將澳門打造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業務的平台之外,看來還可將這個「論壇」的角色和作用推向縱深發展。因此,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是否可將此「論壇」發展為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又如,可否在「論壇」及「葡語國家共同體」、「中國內地同澳門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ECPA〕」的基礎上,將之融合發展為「中國──葡語系國家〔加中國澳門〕自由貿易區」?還有,在「論壇」的激勵及需求之下,澳門如何全面貫徹「澳門基本法」中關於「葡文也是正式語文」的規定,抓好葡文教育,使到澳門特區「還可使用葡文」擁有充裕的人才保障,並永續留存下去?實際上,澳門回歸後,由於中文已「翻身解放」為主要官方語言,華裔居民學習葡文的熱情已經大為降溫,各類學校中的葡文教育課程亦因供求失調而逐漸萎縮。即使是按照中葡聯合聯絡小組達成的協議所續存的葡文學校,也因經費短缺及土地租約到期等問題而面臨停辦的威脅。長此下去,就可能會使澳門特區失去「葡文也是主要語文」的特色和優勢,在語言領域上逐漸向香港靠攏,但在英文水平方面又無法趕上香港,從而形成「兩頭不到岸」的尬尷境地。澳門如要發揮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台的作用,首先就將會在「葡語水平」方面遇到「青黃不接,水平不足」的問題。

因此,藉著「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的召開,特區政府也宜認真檢討自己的葡文教育政策,以設法維持適當規模的葡文教育,使澳門恆常保持一支「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葡文」的人才隊伍,避免葡文逐漸退出澳門特區的語言流通領域,從而避免「澳門基本法」中有關「葡文也是正式語文」的規定,流為一句「決而不行」的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