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夫.溫競投澳門賭牌是「空手套白狼」? 史提夫.溫競投澳門賭牌是「空手套白狼」?

澳門新聞界考察團抵達拉斯維加斯後,第一個項目是參觀正在興建中的「永利渡假村」。由於前一段時間澳門中葡文媒體對史提夫.溫在澳門的投資計劃有各種不利報導,甚至有說是史提夫.溫將會放棄澳門賭牌的,故引起史提夫.溫的高度關切,有意要趁澳門新聞界造訪「永利渡假村」之機,好好地澄清解釋一番。故此,他親自出面接待澳門新聞界考察團,不顧自己患有遺傳性的視網膜炎,從主動發言解釋,回答媒體問題,到陪同考察團一行用膳,花費了兩個多小時。他聲稱,他之所以尚未落實在澳門的投資計劃,是因為希望澳門特區先行就賭場借貸行為立法,使賭場運作中的借貸行為有法律保障。至於「永利」打算放棄澳門賭權,那是媒體猜測報導的,他本人從來未說過這樣的話。具體內容,本澳各報已有報導,此不再贅。其實,這也已是舊話重提,沒有多少新意。

但是,史提夫.溫的澄清解釋,仍未能完全消除部分新聞界人士的疑慮。當然,他所說的「永利」不會放棄澳門賭牌,這是絕對可信的。因為他是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才奪得了其中一個賭牌,而且他把透過到澳門競投賭牌而轉戰亞洲,當作是自己人生的一大轉捩點,並為此而曾說過「我已學習廣東話和中文,我不能接受自己不懂與職員溝通,不能說他們的語言、不明白他們的需要」,故他又豈會有輕易放棄之理?至於之所以會傳出「放棄」之說,既有可能是他的競爭對手或是對他能奪得澳門賭牌的人刻意放言挫低他的銳氣,也有可能是其集團內的人故意放風,要挾在開放賭牌問題上「唔衰得」的澳門特區政府,迫使澳門特區政府向其提出的「賭場借貸立法」要求作出讓步。

平心而論,史提夫.溫提出的「賭場借貸立法」要求,有其道理及正當性。這是因為﹕一、史提夫.溫是美國人,深受美國的法治傳統陶熏,希望將賭場借貸行為納入依法管道軌道,是法治意識的表現;二、在史提夫.溫的眼中,目前澳門賭場盛行的「迭馬仔」甚至是「大耳窿」放貸方式,是非法行為,不符法治要求,必須予以取締;三、史提夫.溫提出的由賭場經營者負責放貸,而壞賬損失則抵拆賭稅的模式,除了是要保障自己的借貸經營利益之外,也是要「肥水不流別人田」,營賭借貸一手包辦。

然而,盡管取締「大耳窿」是天經地義〔澳門現有法律本就已宣佈「大耳窿」為非法,須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宣佈「迭馬仔」為非法,卻涉及極廣,震動較大,且不尊重澳門的實際情況及傳統做法,可能會衝擊澳門的就業率及社會穩定。因此,如何在維持澳門現有賭場經營習慣及「迭馬仔」人員的如常就業,更重要的是避免激化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與接納史提夫.溫提議中的合理部門之間,取得平衡,也就值得思量。在此情況下,「賭場借貸立法」是否可思考「兩相兼顧」,亦即既為美資賭場自行借貸提供法律保障,又將華資現有賭場的「迭馬仔」運作予以合法化,納入法律管理軌道?

然而,人們對史提夫.溫利用應當可算是合理的「賭場借貸立法」要求,來掩飾其集資不順的窘境,來作為拖延在澳門投資興建賭場計劃的藉口的疑慮,也並非是捕風捉影,而是有著許多蛛絲馬跡的──既可從史提夫.溫的「第一桶金」,來自「博奕」手法。一九七一年,時年二十七歲的史提夫.溫突然斥資一百二十萬美元,向全球數一數二的凱撒皇宮賭場挑戰,先買下凱撒旁邊的一幅只有籃球場大小的地皮,繼而大肆宣傳要興建新賭場奪客源。由於當時史提夫.溫寂寂無名,如此高調挑戰大賭場,頓時成為賭城風云人物,登上報紙頭條之餘,外間對他的背景也諸多揣測。凱撒皇宮管理層聞訊大驚,寢食難安。為免夜長夢多,旋即以二百多萬美元收購該地皮,以保障客源。其實,這場小地皮太小,根本不適合建賭場,史提夫.溫只是嚇唬凱撒皇宮。結果被他成功將地皮一轉手,賺了一百萬美元。誰知道史提夫.溫現今在投得澳門賭牌後,是否也會故伎重演?

還有,史提夫.溫於一九八七年決定興建新酒店「海市蜃樓」時,涉及資金六億三千萬美元。他見賭場生意難以向銀行借貸,便把心一橫,選擇發行債券,支付高息來籌集資金。這實際上是變相「高息攬資」。史提夫.溫今日是否也會以手中所握賭牌為「信用」,進行「空手套白狼」式的集資活動?從史提夫.溫近期的財務運作看,在一九九八和一九九九年間,由於史提夫.溫擴張過速,因而債台高築,他旗下的蒙特卡羅酒店和賭場,海市蜃樓酒店,金銀島酒店,金塊大廈,貝拉吉奧等,被美高梅格蘭集團收購,以四十多億美元現金易手。據說這筆資金用於興建拉斯維加斯「永利渡假村」,並不夠用,因而也就沒有餘錢在澳門投資興建賭場酒店,而有意透過上市集資解決資金問題,但上市一拖再拖,且招股價位頗低,顯然是無法籌集到在澳門投資賭場酒店所需的資金,因而就只好拖延了。

因此,有部份新聞界人士以內地一些民營企業家當年的發家是採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即以一個華麗的計劃書來籌集資金,來比照史提夫.溫競投澳門賭場的一些表現,擔心他也是「空手套白狼」,亦即以漂亮的投資計劃書,贏得澳門特區政府的青睞。他在拿到賭牌後,才利用賭牌去上市集市,以兌現投資計劃承諾。這一揣測是否符合事實,希望讀者朋友們來思考辨識了。

〔拉斯維加斯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