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春期間迫爆關看有關官員無所作為心態 從新春期間迫爆關看有關官員無所作為心態

今年新春期間,本澳亮出了幾道奇特的「風景線」,可說是「濠江內外,人頭湧湧;澳門上下,怨聲連連」。除了是葡國駐澳門總領事館門外排起了輪候換証的人龍之外,在關閘與拱北聯檢大樓之間的「三不管」地帶,更是人山人海,幾乎迫爆邊關。其「賓虛咁號o既場面」,及本澳市民與外來遊客等待過關時的各種苦況,相信讀者朋友或是曾自己親歷,或是已從傳播媒介上得知,毋庸筆者在此再次饒舌。

本來,在明知今年內地部分省市及廣東省部分縣市實施「個人遊」政策,而且廣東省公安廳亦已透過各種途徑,公佈或通報光是廣東省便有過百萬人循「個人遊」方式申領到往來港澳通行証,預估可能會有數以十萬計的內地居民趁春節長假的機會,湧來澳門旅遊;及憑著以往的經驗,也將會有成千上萬的本澳居民前往內地旅遊、探親以至到珠海玩樂、購物之際,有關部門就應遵循特首何厚鏵「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情為民所繫」地為廣大市民及內地遊客著想,「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千方百計地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在春節前完成關閘新聯檢大樓的設備安裝及測試工作,以趕及在春節期間試行使用,使之得以疏導新春期間的龐大過關旅客流量,令市民和遊客在過關時能享受到較為快捷、舒適的服務,讓市民能過一個愉快的春節,也讓遊客對澳門留下一個好印象。但遺憾的是,盡管新聯檢大樓的落成典禮確是有趕在春節之前舉行,但這個「落成典禮」只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剪了綵之後仍是大門緊閉,「好看不能用」,以致在春節期間發生了成千上萬的市民和遊客擠迫在「三不管」地帶的「虛撼」場面。

其實,新聯檢大樓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從其內部設計來看,都算是較為新穎壯觀的建築物,可以使過境旅客在「硬件」方面尤其是視覺上得到較佳的享受。實際上,盡管該大樓的外型設計有「抄襲」香港赤(魚立)角新機場之嫌,但畢竟在澳門地區的各項公共建築來說,是較具現代意義的。而且,它的西式風格與拱北聯檢大樓的民族傳統風格,形成了「中西輝映」的鮮明對比,不但是凸顯了「一國兩制」的內在意涵,也符合這兩座聯檢大樓是「一國兩制交匯點」的象徵意義,使內地遊客甫走進新聯檢大樓時,就自然而然地萌生「已踏進特別行政區」的感覺。但可惜,由於它未能在內地開放「個人遊」後的第一波遊客出境之前啟用,致使不少已風聞澳門已建成新聯檢大樓的內地遊客,在來到大樓面前卻被吃了「閉門羹」,不禁「望樓興嘆」,為自己在難得一次的澳門遊中未能循新樓過關而大感遺憾,澳門也失去一個向這批遊客進行旅遊宣傳的機會。相信,他們因為在「三不管」地帶擠迫了逾個小時,甚至是有如「逃難」,就在進入澳門的第一時間內對澳門產生了「西望長安──不見佳〔家〕」的壞印象,甚至嘲笑澳門「接待能力咁差,點搞旅遊」!

盡管在發生「迫爆關」後,有關當局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開通澳門居民臨時通道等,及岐關公司也派出客車疏導部分內地遊客,未致發生惡性事故,誠為大幸,但從有關當局所採臨時措施的做法及效果來看,只是屬於「臨急抱佛腳」之舉,似是並未有在春節前就及早作好應急預案。實際上,昨日出入境事務廳助理廳長鄭錦華所說的「當局未有在第一時間運用措施疏導人流,主要原因是要考慮到兩地關口的配合問題」,就道出了有關當局的「無所作為」心態。何況,所謂「兩地關口配合」,也是一個站不住腳的藉口。君不見,拱北邊防站在實行職業化轉型之後,對在過關人流高峰期如何合理調配人手及開放櫃位,早就總結出了一套成功可行的經驗。因此,新春期間盡管拱北聯檢大樓內也是人頭湧湧,但只須排隊輪候二十分鐘便可過關,故就出現了在「三不管」地帶麇集的人群,主要是要入境澳門者,而並非是要入境拱北者的情況。因為在澳門關閘聯檢大樓輪候過關的等待時間,動輒就要一個多小時,甚至據說有人等了兩個多小時!因此,如果真的要說「兩地關口的配合」的話,應當是澳門採取有力措施來配合拱北,而不是等待拱北來「配合」澳門!

新春期間「三不管」地帶的迫爆關現象,終隨著假期的結束,而「有驚無險」地過去了;而新聯檢大樓也將於下周一正式啟用。相信,日後過關困難的矛盾,可望逐步獲得解決。但是,新聯檢大樓的內部設計,仍有不盡人意之處。比如,其地面因為採用較為光滑的材料,可能會成為老人、小孩及穿平底鞋人士的「跌跤陷阱」。如逢雨天,就可能連健壯人士也會「中招」。這是典型的設計人士毫不考慮使用人士感受的隨心所欲創作的「典範」。又如,本來,按照各國各地區的經驗,往往是在入境檢查証件時較為仔細,須花多一些時間,出境檢查証件時則較為寬鬆,所花時間較少〔甚至美國是不作出境檢查証件〕。因此,入境檢查的等候空間較大,櫃位較多,而出境則作相反安排。但新聯檢大樓卻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出境大堂安排了三十八個櫃位,但入境大堂卻只是配置三十三個檢查櫃位。特區官員終日價高叫「與國際慣例接軌」,為何偏偏是在涉及到「對外交往」事務的出入境檢查櫃位的配置問題上,卻又不與國際慣例「接軌」了呢?何況,即使撇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高調不談,就是在出入境事務管理的實務工作而言,這樣的配置安排,在遇到人流高峰時,也將只能是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