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以民為本及早做好應急避難工作 居安思危以民為本及早做好應急避難工作

近日,一則「中國建成第一個城市應急避難所」的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這則新聞報導說,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修建元大都遺址公園時,借助了元大都城垣土牆臨近亞運村的一段,修建了「應急避難場所」。這個「應急避難場所」,創造了三個「全國第一」:一、第一個城市系統規劃的應急避難場所;二、第一個進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城市;三、第一個懸掛國際應急標誌牌的城市。據北京市地震局宋偉副處長指出,元大都應急避難所共劃分為七處,由西向東依次編為一──七號地區。實際用於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面積約三十八萬平方米,按人均疏散面積一點五平方米計算,最多可容納二十五萬三千人。除去各種因素,疏散二十三萬人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以及火災、爆炸等災情;二十三萬人一個星期之內的吃喝拉撒、醫療救護等都可以在這裡得到有效的保障。

報導指出,漫步在公園裡,除了一百五十塊應急避難所指示牌之外,遊人很難發現具體的避難設施。如在公園「大都鼎盛」景區內,大型組雕威武壯觀,但人們很難想到,這組雕塑的台基部分其實是用來臨時儲備應急物資的。這些應急物資供應附近居民發生災難時使用,不但有帳篷、床鋪,而且還有被褥、臉盆、毛巾、暖瓶、水杯、飯盒、衛生紙等家庭生活必備品。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內有許多大石頭假山,園內每隔五十米左右就有一塊,或立或臥,公園裡工作人員偶然掀起草坪上的一座大石頭假山,石頭底下竟然是個加著井蓋的應急水井。在熊貓環島南側的馬路邊,有兩個建造的「城垛」,其實這是供直升機緊急升降的微型機場。當災難發生時,為了保障搶險救援人員、救災物資的運輸及災民、傷員的疏散,在道路交通出現問題或不能滿足需要時,這裡的直升機緊急起降平台就可以馬上啟用空中運輸通道。

北京市政府借助元大都遺址公園修建應急避難所的做法,值得澳門特區政府借鑑。其實,修建應急避難所,早已成為世界各國一些城市所重視的課題。日本就是建立避難場所較早也較為完備的國家。上世紀二十年代,日本關東大地震死了相當多的人,其中大部份是被大火燒死的。從那時起,日本政府對突發事件就有了很強的防範意識,並將應急避難寫進了法律。因此,二十世紀末,日本全國就已基本建立了應急避難所。

實際上,建設城市應急避難場所,是「以民為本」的充分體現。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已經成了我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要建設功能基本齊全的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必須具備較大的避難場地,通暢快捷的疏散路線,良好的水、電、通訊、消防和排污設備,並預留救災指揮、衛生急救、食品、物資儲備等基本條件。在建造過程中,可以徵用的有體育場、中小學操場、公園等擔負其他公共職責的公用場所。像「元大都」這樣的應急避難所,平時供居民遊客休閑,災難發生時就可以給附近居民提供較長時間應急避難。

「以民為本」,也是特首何厚鏵的治澳及施政理念。而在應急避難方面如何體現「以民為本」精神?相信這是擺在特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雖然說,在歷史上,澳門未有發生過災難性的地震;也雖然說,澳門的城市化程度較高,建築管理制度較嚴,即使是發生了地震、颱風、海嘯、火災……等自然災害,澳門的受災程度可能會比其他的一些城市較輕;更雖然說,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民防工作,由保安司牽頭成立了民防中心,搭起了緊急應變民防的組織架子,並經常進行演習,以取得及積累實踐經驗;但這是並不足夠的,還須在修建「應急避難所」方面有所考量。實際上,澳門還有不少抗日戰爭前修建的「唐樓」,這些殘舊樓宇因受其建築結構、使用材料等的限制,再加上使用時間頗長,早已超出安全保障期限,因而是將會不堪較低強度地震的一擊。另外,由於前澳葡政府的顢頇無能,在撤出澳門前無法實現其「十年內消滅木屋」的「宏願」,還給新生的特區政府留下了一大泡「蘇州屎」,故目前在澳門的土地上,仍是存在著若干數量的木屋。而這些木屋由於在私設供電線網等方面並不規範,失火的或然機率甚高。「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倘若果真發生地震、火災之類的災害,上述居住場所的居民的收容問題,相信頗為棘手。因此,利用現有公共設施,裝置可以臨時改為「應急避難所」之用的設施,或是未來在興建公園、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之時,也一併考慮加建永久性的「應急避難所」設施的問題,應當擺在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的議事日程之上。

在這裡,還有一個人們在主觀願望上不願看到,但在客觀事實上卻極有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戰爭影響。實際上,目前的台灣局勢,已到了「臨戰」地步。陳水扁不但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而且還在「台獨建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二零零六年公投制憲,二零零八年施行」的「公投制憲」計劃,實際上是一個「台獨建國時間表」。這就把中國人民迫逼到非要以非和平手段來解決台灣問題不可的死角。盡管中央政府的對台方針政策,仍是和平統一,仍是盡一切努力實現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如果陳水扁仍按其既定計劃,假借「公投制憲」的「殼」來實現「台獨建國」的話,和平統一就變成了不可能,而且只有非和平統一一途。屆時,澳門就難免會受到戰爭的影響。

其實,台灣當局早就不甘心於港澳地區所實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他們的「拒統」心態及行為所造成的極大威脅,萌生「武力襲擊」港澳地區的念頭。比如,在李登輝時期,其「大總管」劉泰英就聲稱,台灣當局將會向上海、香港發射導彈。而在陳水扁上台後,其所制訂的「境外作戰」戰略方針,也有把戰火延燒到港澳的內容。最近台灣當局還決定,倘解放軍二炮部隊向台灣實施「徵獨」襲擊,台灣當局新成立的飛彈總司令部,也將向港澳等地發射導彈,以作「反擊」。

鑑此,最近台灣的各地城市,都悄悄地恢復當年叫囂「反攻大陸」時期的做法,在各公共建築如酒店、地鐵站、寫字樓…等的門外,貼上了該處場所地下室部分可供街上行人避難的數目的「告示」,連在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也不例外。這就充分顯示,連台灣當局也已意識到,「懲獨戰爭」不可避免,並正抓緊城市居民「應急避難所」的設置工作。作為極有可能會在「懲徵戰爭」中受到影響的澳門特區,就更應當以「居安思危」的態度,及早有所規劃,做好設置「應急避難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