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建立溝通協商機制,珠澳也應急起直追 深港建立溝通協商機制,珠澳也應急起直追

在粵港合作架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新形勢下,深圳市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於前日簽署《關於加強深港合作的備忘錄》及八份合作協議,建立兩地政府首長及部門直接溝通及協調職制,協調雙方優勢,在法律服務、工業及貿易、投資推廣、經貿交流、旅遊、科技、高新技朮等方面加強合作,並鼓勵深圳民企到香港投資,利用香港金融服務平台創造國際品牌。這是深港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深港兩地已進入了全面實質性合作的新階段。這對於澳門特區與珠海市進一步加強全面實質性合作,利用山水相連的極為有利條件,用好、用足、用活「CEPA協議」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定》的各項規定,具有直接而顯著的示範作用。

實際上,珠海與澳門之間的關係,同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關係,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如同是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及經濟特區政策的地區,在地緣、交通、經濟環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著共通之處,也都是全國最大的通關口岸。更重要的是,都同樣面臨著一個難得的好機遇,即國家加入「WTO」的各項承諾正一一兌現,「CEPA」政策效應正逐漸浮現,剛建立的「九加二」區域合作框架也為兩地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條件。因此,既然深圳和香港可以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繁榮的原則,建立直接溝通渠道及協商機制,具有同等條件的珠海和澳門,也不應置身自外、我自為之的。而應當急起直追,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及珠澳兩地的優勢條件,建立起珠澳兩地政府首長及部門的直接溝通及協調機制,協調雙方優勢,避免惡性互鬥。

從深圳與香港簽署的「備忘錄」及八份合作協議看,其中大部分內容,其實可以適用於珠澳兩地,並結合珠澳兩地的實際情況,使之更具珠海、澳門特色。實際上,「備忘錄」中所提出的幾項原則,如加強兩地間的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繁榮,以促進兩地市場的進一步融合;雙方推進口岸及跨境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提高通關效率;深港互為對方企業前來投資提供「一站式」服務;深圳向香港投資者開放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及其他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共同開展旅遊聯合促銷;共同監測大氣和海洋污染情況,及時通報生態環保信息;共同辦好「港人子弟學校」;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的框架下,香港特區政府的政務司司長及深圳市市長將親自督導進一步推動落實深港合作等,只要將其中的「深圳」置換為「珠海」、「香港」置換為「澳門」,其實是同樣適用於珠海、澳門。不過,在主責兩地直接溝通及協商工作的兩地政府對口官員安排方面,則可能將會有一點落差。在深港方面,可能是出於香港特區的行政層級比深圳市較高的考量,是以深圳市市長來「對口」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而不是香港特首。但在澳門特區政府架構,則無類似政務司的設置。與之職責近似的行政法務司,卻不管跨境合作及經貿等事務。而主管經濟的經濟財政司,卻又不管口岸及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如果珠海與澳門是建立類似機制的話,似是應由特首辦公室主任出面作「對口」官員。實際上,關於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的機制,澳門方面就是由特首辦主任領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港兩地所簽署的八個合作協議中,有許多具體內容,是對珠海和澳門的合作具有直接和即時的借鑑作用的。比如,在「法律服務」方面,關於相互交換必要的法律信息和法律文件,協商解決「CEPA」解釋和執行中的問題,相互承認法律學位和執業資格。在「工業及貿易」方面,關於共同享用對方的部分資源,兩地投資者享有同等優先待遇,為兩地投資者活動提供「直通車」服務。在「經貿交流合作」方面,關於不定期合作到海外推介深港商貿模式,雙方共同為對方拓展業務創造商機,互為對方舉辦的經貿拓展活動提供便利。在「旅遊合作」方面,建立定期溝通渠道,發掘雙方可予配合的旅遊活動。在「投資推廣」方面,在雙方網站上互設對方的網站鏈接,共同編印《香港──深圳投資指南》,每年在深圳、香港各組織一次投資推廣活動。在「加強旅遊市場管理」方面,共同查處「甩團」、「扣團」等侵權行為,赴港購物不滿意可在十四日內百分之百退款,加強免簽証〔香港〕和一百四十四小時便利措施〔深圳〕的推介。在「戰略合作」方面,利用香港平台助深圳「走出去」,雙方共促信息業務人流「三通」,聯合成立兩個園區「協調聯絡小組」。在「科技交流服務」方面,雙方開展企業合作專案,雙方共同舉辦相關培訓等。其實在珠海──澳門方面,也完全可以適用。

過去,珠海與澳門之間,為了各自發展,曾經發生過誤會和矛盾。但在珠海市調整領導班子,尤其是澳門回歸之後,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似乎是仍不足夠,還沒有很好地利用珠澳山水相連的「獨一無二」優勢,促進共同發展。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協商機制。珠海如要與澳門聯繫溝通,還須經過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甚至是經過中央政府相關部門代轉,顯得頗為被動。現在,既然有了深圳、香港合作模式在前,珠海、澳門方面也應建立這種溝通協商機制,實實在在地推動珠澳合作,在世界經濟舞台上上演另一齣精彩紛呈的「雙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