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為何對人民幣登島採先懼後恭態度﹖

半個月前,內地由新華通訊社主辦的《國際先驅導致》,才發表了題為《用人民幣統一台灣》的署名文章,而引起台灣政商學媒各界的震驚、疑惑。但不旋踵,近日台灣媒體就連續刊出當地面向遊客的餐飲、零售行業接受人民幣交易、「銀樓」也為當地民眾和外來遊客提供兌換人民幣服務的新聞。緊接著,「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和「中央銀行」副總裁徐義雄則作了頗為正面的回應,謂台灣當局有關部門正考慮開放人民幣兌換「試點」,「試點」將以機場、港口為主;至於兌換金額及開放時間,則都在研擬階段。而兌換適用對象,原則上傾向不做限制。台灣當局這種與半個月前「大驚小怪」截然相反的反應,令人頓然產生興趣:究竟是台灣當局在經過深入研究之後,認為允許在島內兌換、使用人民幣,並不如「洪水猛獸」那麼可怕,那就倒不如順其自然,以方便民眾及遊客,並順道收獲「緩和兩岸關係」的「成果」,還是台灣當局有意利用開放人民幣兌換業務為「誘餌」,誘使大陸方面與其進行「兩岸金融清算談判」,進而打破大陸方面「只有認同一中原則才可恢複兩岸談判」的底線?

實際上,由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陳林撰寫的《用人民幣統一台灣》一文,其中的一些觀點確是曾讓台灣讀者產生「震撼」感覺的。該文指出,近期溫家寶總理有關宏觀調控的一個談話,尚且並非針對台灣,台灣股市就應聲連跌幾百點,比三月二十日之後的選舉爭端和大規模群眾抗議集會影響還要大,一時之間,島內人人爭談「溫氏效應」。見微知著,由此可見大陸經濟之於台灣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鑑此,他在比較了「軍事手段」、「經濟制裁」等對付「台獨」的手段的利弊之後,建議採用「金融手段」來反「獨」促統。這就是,在兩岸貿易中推行本幣結算,在「三通」之外先行「通貨」,這具有隔山打牛的功效,完全可以我自為之,佔據主動。具體言之,就是通過立法或行政命令,規定大陸企業在採購台灣商品之時,向台灣出口商支付人民幣,而不再支付美元或任何其他外幣。當然,台灣方面可能會提出「對等」的要求,在購買大陸商品時,向大陸支付新台幣,對此大陸也盡管可以接受。兩岸彼此支付的人民幣與新台幣相互抵消之後,仍有相當於貿易順差的餘額,按照去年的規模,就是相當於四百零四億美元的等值人民幣,按照一比八點三的匯率,約合三千三百五十億元人民幣,留歸台灣方面所有。台灣方面如果為了繼續獲得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必須不斷接受大陸更多支付的人民幣。陳林指出,歐盟的統一進程,以歐元的啟用為重要里程牌。美國的全球霸權,更以美元之通行世界為標誌。美元的對外輸出,與各國對美貿易的順差,乃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而對於大陸和台灣這兩個經濟體而言,其實力相差將日漸懸殊,而相互聯繫之日益密切,大大超過中國與周邊國家。在不對稱貿易的前提下,人民幣更有條件採取強勢地位,深入台灣經濟。人民幣既可以深入人們的腰包,更可以深入人們的心房。在這個意義上,人民幣的力量也許有甚於導彈。

陳林在這篇文章中提出的「用人民幣統一台灣」的命題,尤其是「通貨先行隔山打牛」、「順勢而為深入台灣」、「人民幣既可以深入人們的腰包,更可以深入人們的心房」的論點,在半個月前確是震撼了台灣。不過,在冷靜下來之後,他們又覺得並不是什麼可大驚小怪之事。其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之下,各國各地區貨幣的相互流通,已成為常態,並超越了政治範疇。其二,正如陳林文章所言,盡管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尚不可自由兌換,但近年來其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已與日俱增。尼泊爾、越南、俄羅斯、蒙古和巴基斯坦等國已先後批准在本國對華出口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柬埔寨更把人民幣作為國家的儲備貨幣。在這些國家以及泰國、緬甸、朝鮮等國,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已被普遍接受。尤其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已經成為一種硬通貨。這是一個自發的過程,並非中國政府有意推動的結果。台灣地區日後也必然會像上述國家和地區那樣,順從於人民幣的強大影響力,這是「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大勢所趨。其三,正如邱太三近日所言,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密切,民眾或企業持有人民幣愈來愈多,加上大陸赴台參訪人員不斷增加,台灣民眾將從大陸帶回尚未用完的人民幣在台灣地區使用,或是大陸和港澳遊客使用人民幣來消費的現象也日益普遍,目前對於人民幣兌換的需求也確實是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台灣當局已從今年三月一日起,開放旅客可攜入六千元人民幣。

其實,如果說讓人民幣登鳥就可達至「統一台灣」之目的的話,那麼,大陸方面早在一九九四年一月間,就已開放台灣居民在上海等地外匯指定銀行以新台幣兌換人民幣。而在福建省的廈門等城市,新台幣也早已成為市面上的「流通貨」之一。曾有消息說,目前在大陸地區流通的新台幣,可能並不低於陳林文章所指的兩岸貿易逆差的三千三百五十億元等值人民幣。盡管如此,也未見產生「反攻大陸」的政治後果。可能正是出於這層考量,「陸委會」及「中央銀行」才會並不顧忌「用人民幣統一台灣」的問題,打算開放人民幣兌換試點。

不過,陳林在文章中所指的讓人民幣進島「既可以深入人們的腰包,更可以深入人們的心房」,這確是將會在台灣民眾的心理中微妙地催生「兩岸一家」的作用。但至於邱太三等人主動放出「開放人民幣兌換試點」的風聲,則可能有「逆用敵計」的更深一層考量:在「試點」取得成功後,進一步就是全面開放,這就將涉及到兩岸必須進行「雙邊貨幣清算協議」談判的問題。實際上,邱太三就「圖窮匕現」式地透露,等待「央行」試點開放評估報告,如果可行,人民幣需要和對岸談判,屆時「陸委會」將想法子來解決清算問題,並將「陸委會與對岸談判清算」列為「第二階段」進程。──如果此「誘敵深入」之計成功,豈不是既能製造「兩岸關係緩和」假象,為在施政及兩岸關係問題上陷入困局的「扁政府」加分,又可大破大陸所堅持的恢複兩岸談判須以「一中」為前提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