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澳部隊也應因地制宜展示軍威及親民作風 駐澳部隊也應因地制宜展示軍威及親民作風

昨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七周年紀念日。解放軍駐港部隊在石崗軍營高調地舉行了閱兵儀式,除了是開放予二萬七千名香港市民入場欣賞之外,還邀請了香港特區政府高官、社會名流出席,其中還以邀請特區立法會全體議員的手法,巧妙地邀請了「民主派」議員欣賞這場閱兵。因此,盡管駐港部隊發言人宣稱,此次閱兵的目的有三,一是慶祝解放軍建軍七十七周年;二是展示駐港部隊軍事素質、精良武器裝備、嚴明作風紀律及高昂士氣,使香港市民對香港駐軍更加了解和信任;三是激勵駐軍官兵愛國熱情,在「一國兩制」前提下,維護香港繁榮;而事實上也是這場閱兵已達到了上述目的,這場閱兵展示了解放軍駐港部隊官兵昂場的精神風貌、過硬的軍事技能和精良的武器裝備,進一步激勵了駐軍官兵恪盡職守、履行防務,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愛國奉獻精神;也使香港市民和各界進一步加深了對駐軍的了解和信任,親身感受到了駐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風采,更讓香港市民更深入地瞭解偉大祖國和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無比光榮和自豪,但也有香港和台灣的媒體評議認為,這次閱兵還有其他的一些目的,包括一是化解疑慮,駐港解放軍努力展現親民作風,驅散港人心頭的「六四」陰霾;二是進行統戰,尤其是在九月香港立法會選舉之前,藉閱兵增強港人認同意識,影響選民投票意向,並化解「民主派」議員與特區政府以至中央的尖銳對立情緒。

不管怎樣,這場被台灣媒體稱之為「北京以外的首次閱兵」〔其實有誤,北京以外曾多次舉行閱兵,包括一九八三年華北大演習之後,鄧小平、胡耀邦、楊尚昆、趙紫陽曾觀賞了華北大閱兵〕,確是振奮人心。當九個徒步方隊、兩個裝甲車方隊和四個空中直升機編隊以整齊的步伐走過閱兵台時,人們都為整齊的隊伍,一致的步伐,一流的精神面貌,一流的作風紀律,一流的訓練質量,而傾心不已,不斷發出贊嘆之聲。有的小孩還被解放軍的風采所迷倒,情不自禁地學著解放軍的樣子踏起步來。另外,據台灣TVBS報導,甚至有台灣民眾特地前往香港觀賞解放軍閱兵,「因為沒有看過解放軍,所以趁此機會過來觀摩欣賞,看看大陸或香港的閱兵是怎麼樣的模式」。總之,這次閱兵活動,確是大振了解放軍駐港部隊的軍威。

從電視畫面中,我們注意到,駐港部隊的石崗軍營,擁有較佳的閱兵場地環牷C除了是一條類似跑道的閱兵步道之外,還有現成的主席台,及臨時修建的看台。對比之下,解放軍駐澳部隊似是並無相同或相近的環境條件。位於新口岸的總部自不待說,位於(乙水)仔在建的軍營,也不一定有此環境條件。盡管(乙水)仔軍營的規劃藍圖屬於軍事機密,故其營區規劃佈局我們是不得而知,但從駐澳部隊獲得特區政府無償批出的土地面積,包括最近追加批出的地段,都不可能供其修建可供舉行閱兵使用的場地。日後駐澳部隊有需要進行閱兵時,看來只好借用體育場進行。由此,我們得出了兩點啟發:一、駐澳部隊沒有海、空軍編制。香港駐軍之所以能舉辦閱兵活動,其中一個有利條件是石崗軍營中有一條飛機跑道。而當年華北大閱兵也是在軍用機場的飛機跑道上進行。澳門駐軍沒有空軍編制,因而在營區中沒有跑道。日後要進行閱兵,就必須借用民用設施〔如體育場等〕。如果說,按國務院關於澳門特區行政區域圖的命令規定,澳門特區因沒有自己的水域而不設海軍,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澳門駐軍不設空軍,則令人感到遺憾。其實,即使是只有幾架軍用直升飛機的編制,也能更充分地體現澳門特區是中國的一部分,及中央政府關於在澳門特區駐軍的決定的正當性及必要性。何況,設置軍用直升飛編制,在和平時期執行聯絡任務,及在協助特區維持社會治安、救助災害時,都將能大派用場;而在戰時,更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二、澳門駐軍也宜以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其軍威及親民作風。駐澳部隊進駐澳門接近五年以來,盡管也在政治節日舉行升旗儀式,並經常參加植樹、捐血等社會活動,展示了其親民作風的一面,但在展示軍威方面,則顯得較為「保守」,至今仍未有舉辦甚麼活動。這有可能是受制於場地問題,因為其總部地方淺窄,而且目前正在興建總部大樓,要舉辦活動就無法施展開來。而(乙水)仔兵營則也是在建期中,同樣也無法舉辦開放活動。看來,在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前後,由於上述工程尚未完工,故看來駐軍即使是有心舉辦活動,向澳門回歸五周年及第二屆特區政府就職獻禮,也將會受制於營區環境條件。當然,如是借用民用設施舉行,那又當別論。

我們不是庸俗的「平均主義」者,不能因為香港駐軍舉行了閱兵儀式,就不顧客觀環境條件地要求澳門駐軍也舉行閱兵儀式。但基於避免「大香港小澳門」情緒心理的滋生,也是為了使澳門駐軍能更好地展現其軍威,舉辦適當的活動,還是有必要的。比如,在(乙水)仔軍營落成後,在不泄露軍事機密的前提下,宜定時舉辦營區開放日活動,讓市民參觀駐澳部隊精良的武器裝備。這方面,香港駐軍已經常進行,也確實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澳門駐軍似是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日後舉辦類似的活動。

更正:前日本欄第一段「何進忠」為「何世忠」之誤;第二段所提書名中,「二零零零年」為「二零零零天」之誤;第十段「王樹等」為「王樹聲」之誤,「少獎」為「少將」之誤;第十一段「蕭新愧」為「蕭新槐」之誤,「中央蘇正」為「中央蘇區」之誤,「太源」為「太原」之誤。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