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燮為陳水扁復談攻勢充當啦啦隊

台灣當局主管兩岸政策的「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最近首次接受香港含有中資背景的雜誌《中國評論》專訪。在這個「專訪」中,吳釗燮配合陳水扁的「五.二0講話」、「雙十講話」及「十點裁示」,向大陸發動抽脫「一中」原則的「復談攻勢」,聲稱台灣當局希望以模糊性空間與大陸談判。這個「專訪」,可被視為台灣當局對陳水扁近來一系列兩岸政策談話的操作性詮釋,可幫助人們更清楚地了解陳水扁發動「復談攻勢」的一些設想及其動機。由於《中國評論》的背景較為特殊,而其採編人員又具有曾在中國新聞社或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任中高層職務的經歷,故這個「專訪」也可被視為台灣當局有意透過這個「特殊管道」,向北京轉達某些訊息。

正因為如此,吳釗燮在「專訪」中,並不像台灣當局的一些政客那樣,老是把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推卸給大陸方面,而是聲稱「近期兩岸之間的僵局,不能只歸咎於其中一方」,因而他「希望兩岸能從釋放善意開始,重新出發」,似是承認台灣當局也須為兩岸關係的惡化負上一定責任。他以為,這樣的「務實」態度可能會令北京方面對他本人及這個「專訪」抱有一定的好感,從而較為聽得進他在這個「專訪」中所提出的「復談」建議及其內容。

然而,吳釗燮的「不能歸咎於其中一方」的說法,只不過是掩耳盜鈴的手法而已。因為凡是對台海局勢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兩岸關係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僵局,主要是因為陳水扁拒不承認「一中」原則、否定「九二共識」,進而拋出「一邊一國論」,推動「公投制憲」,並大搞「台灣正名」等「台獨」分裂活動而造成的。即使是在陳水扁「向對岸表達善意」的幾個兩岸政策講話中,都仍帶有情緒化的攻擊大陸詞句,並以「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新形式來包裝「台獨」圖謀。這些,正是導致兩岸關係惡化的根源,連美國人都予以認定,月來國務卿鮑威爾和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批評台灣當局的談話,就証明了這一點。曾在「總統府」副秘書長任內為陳水扁「台獨」談話導致美國發火而東奔西忙進行滅火降溫的吳釗燮,應當對此最為清楚。

吳釗燮為陳水扁辯護說,「外界印象認為,陳水扁在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上,常常是前後不一,因此增添了兩岸的不信任感。事實上,從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日,一直到二零零二年的七月前,陳水扁不斷釋放出善意,主張希望兩岸好好的談,但這些構想提出來後,並沒有獲得中國大陸方面的回應。」吳釗燮的這番話折射出,連他自己都顯然了解到外界對陳水扁的印象是「常常是前後不一」,故而才產生了「兩岸的不信任感」。實際上,不要說陳水扁自二零零二年七月拋出「一邊一國論」之後,不斷地以「台灣正名」、「公投制憲」等「台獨」分裂言行毒化兩岸關係,即使是在吳釗燮為之「抱屈」的二零零二年七月之前,陳水扁都是「常常是前後不一」的。這從他對「九二共識」的反覆多變態度,及並未完全兌現「四不一沒有」諾言等做法,即可得到明証。既然陳水扁拒絕承認進行兩岸談判的前提──「一個中國」原則,大陸方面也就沒有必要回應他的「假緩和,真台獨」的「善意」。

吳釗燮說,「一中」問題對中國大陸而言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可是對台灣也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台灣甚麼議題都可以談,甚至「一個中國」都愿意談,但是沒有談之前就要台灣接受,這是很困難的。單就吳釗燮這句話,就已坐實了陳水扁的「常常是前後不一」。這是因為,陳水扁既然在「四不一沒有」中承諾了「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的問題」,就應全盤接受「國統綱領」和「國統會」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而不是把「一個中國」原則當作是一個談判議題,甚至聲稱「沒有談之前就要台灣接受,這是很困難的」。

實際上,《國家統一委員會設置要點》的第一條,就為設置「國統會」定下了「為在自由、民主的原則下,加速國家統一,研究並諮詢有關國家統一的大政方針」的宗旨。而《國家統一綱領》亦指出,「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的發展,也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的愿望」,並強調「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另外,「國統會」所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也明確指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台灣方面對「一個中國」的認定,是指一九一二年成立後迄今的「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的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的一部份,但大陸亦為中國的一部份。並莊嚴承諾,台灣當局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家統一綱領」,積極謀取共識,開展統一步伐。因此,已經在「四不一沒有」中承諾「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的問題」的陳水扁,不但是不應提出甚麼「連一中問題都可以談」的問題,而且更應恪守「一中」原則,拋棄「台獨」分裂立場,追求國家統一,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與大陸方面進行接觸和談判。

吳釗燮說,「相信泛綠在立法院裡面有一個穩定的多數,反而能使得民進黨政府可以比較好地開展兩岸關係」。其實,這句話的內容,可能是連吳釗燮自己也不會相信。──泛綠倘在「立委」選舉中獲得過半席位之後,民進黨就必然會利用「穩定多數」的優勢,通過一系列為「法理台獨」提供法源依據的法律,包括修改「公投法」及「國徽法」,以至通過「新憲法草案」後將之提交「公民公投」複決。這樣做,能說得上「可以比較好地開展兩岸關係」嗎?相信吳釗燮主委就是用膝蓋去想,也會得出一個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