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博注資振華及擴展十六蒲充滿改革色彩 澳博注資振華及擴展十六蒲充滿改革色彩

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昨日與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由「澳博」向中國港澳建設〔集團〕總公司的子公司──振華港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注資並佔有其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權,以便於「振華」承包「澳博」旗艦博彩場所──「新葡京酒店」的興建工程。何鴻燊表示,此項協議標誌著「澳博」與澳門中資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強強合作」關係,期望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達到促進澳門繁榮穩定之目標。

其實,「澳博」入股「振華」,其意義尚不止於此,可能還將會包括以下幾點:一、使「澳博」及其母公司「澳娛」的業務更為多元化。長期以來,人們都將何鴻燊稱為「賭王」,也誤以為「澳娛」及其子公司「澳博」是獨沽一味「營賭」,而忽略了何鴻燊和「澳娛」除了確實是主業營賭之外,其業務已趨向多元化發展。實際上,何鴻燊旗下的酒店、餐飲、旅遊以至輪渡交通、航空、地產、文化、金融等方面的業務,所佔份量不小,甚至有個別領域還是澳門的「一哥」。現 在,透過注資入股「振華」,又使「澳博」涉足建築工程領域,業務更為多元化。這對於淡化何鴻燊「賭王」的形象,是有利的。而這也正是何鴻燊本人近年極力追求的方向,因而其近身智囊近日曾向台灣訪客聲稱,「賭王」這一稱謂其實並不能準確反映何鴻燊的全部現況。何況,「新葡京」酒店是總投資額達三十億元的巨大工程,其中單是土木建築工程的預算看來就將不會低於十億元。這麼一筆大生意由自己佔近半股份的工程公司來承包興建,也是屬於「肥水不流別人田」。

二、「澳博」入股「振華」,可算是呼應了中央政府關於國企改革的戰略部署。自中央政府推出國企改革的戰略部署後,各地政府及相關國企單位創造了許多具體實施辦法,包括收購、併購、員工持股……等。這些實施辦法,有些是失敗了的,如私人收購國企,可能會被國企負責人所利用,與收購者串謀,極力壓低企業估值,讓私人以較少的錢買到較為貴重的物業,實質上是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到私人的口袋中。更有甚者,有個別私人刻意壓低價收購國企,並非是為了改造企業,讓其起死回升,而是看中了企業所在的地皮,而將之改建商業樓宇,絲毫不顧企業工人的就業問題,給社會帶來新的工人下崗壓力。

當然,更多的是成功的例子。而在成功例子中,有些是由港澳中資企業所締造。如本澳一地產建築公司入股南光集團旗下一家公司,就是一例。看來,今次「澳博」注資入股「振華」,也是循此「南光模式」,但規模及「澳博」本身的的知名度卻大得多。而且,「澳博」注資「振華」,不但不會催生工人下崗問題,相反還使該企業工人獲得更廣闊的舞台,本身就是「強企業」的「振華」更是「強上更強」。如果「振華模式」日後被証明是成功的,說不好將會被中央有關部門樹為國企改革的典型,將之推廣開去,指導港澳中資企業的改革工作。

三、有讀者朋友指出,昨日與何鴻燊簽約的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總裁劉懷遠,與前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的其中一名兒子的姓名相同,說不好兩個名字就屬於同一個人。谷牧是執行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所描繪的改革開放藍圖的「工程師」之一,全力支持及具體操作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國內外的形象甚佳。而谷牧的另一兒子劉會遠,又長期擔任深圳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及學術依據,也是一位知名度甚高的「改革派中堅」。他所領導或主持的專題研究項目,也是有關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的,據說「CEPA」構想就參考了他的研究報告。因此,「振華」與「澳博」的合作,盡管是商業行為,但卻又將可能會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中的一項特例。在含有「改革派中堅分子」背景的人物的推動下,成為宣介推廣他們國企改革理論的平台,為推動開放事業提供新的經驗。

 

四、正因為前述的原因,也將會為「澳博」和何鴻燊起「加分」作用。眾所周知,近年何鴻燊積極北望神州,為國家的航天教育等事業及中華世紀壇興建工程,作出了一定貢獻,並與由葉劍英家族主持的公司合作房地產項目。為此,他認識了不少高級官員,而他自己也「官拜」相當於副部長級政治待遇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但相對來說,這些關係還是屬於「權貴」的性質。而促成中資機構改革的新模式,及藉此結識「改革派中堅」人物,則將使他的社會關係增添一層「改革派」的色彩,這對進一步改善何鴻燊及「澳博」、「澳娛」的形象,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因此,我們也就有理由支持何鴻燊將「十六蒲」計劃擴展到對岸珠海灣仔,透過海底隧道形成「一河兩岸」、「一灣兩景」的構思。因為這是符合內地與澳門特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宗旨的,也有利於丰富澳門居民的文化及物質生活。實際上,這個構思的本身,對於原有的習慣軌跡來說,就已是一個大膽的改革方案。是繼騛狺u業區之後,澳門特區比香港特區在與內地跨域經濟合作方面,又再先行一步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