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後台海局勢仍危機四伏不能盲目樂觀 台灣選後台海局勢仍危機四伏不能盲目樂觀

台灣地區第六屆「立委選舉」,泛藍取得過半席位,緊張的兩岸關係得以暫時緩和,很多人都感到鬆了一口氣。但是,出席由上海台灣研究所和上海市台灣研究會舉辦的「未來四年台灣海峽兩岸關係走向學術研討會」的兩岸及港澳學者都認為,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台海局勢仍是危機四伏,隨時會爆發新的緊張情勢。關鍵原因,是陳水扁仍未放棄「台獨」立場,還是拒絕承認「一中」及回到「九二共識」。歸納這些學者的觀點,大致上以這小組位學者的意見尚有代表性。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文生指出:民進黨在「立委」選戰中的失利表明極端「台獨」主張在島內未被認同,民進黨有可能對「公投制憲、台灣正名」的主張作出策略性的調整,或者重新所謂的「新中間路線」,把激進「台獨」路線調整為所謂「溫和的、穩健的、務實的台獨」路線。但是民進黨顯然不會承認其「台獨」路線在島內政治鬥爭中是失敗的,民進黨當局圖謀「台獨、分裂」的政治立場不會改變,陳水扁把「公投制憲」作為衝撞「一中體制」的「法理台獨」的目標不會改變。陳水扁在請辭黨主席的講話中表示:「堅持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而偉大的國家,這樣的使命不會改變」。陳水扁把二零零八年實施「新憲法」作為政治使命,甚至作為他下台後延續個人政治生命的資本,泛藍陣營雖然能起制約作用,但是泛藍陣營主動制約的主觀愿望已經越來越弱。可預期的是,兩岸關係在未來幾年仍將處於僵持、對立、緊張、衝突中向前發展,陳水扁當局實施「二零零六公投制憲」的時間表是影響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威脅。

上海市台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室主任李雷鳴則認為,兩岸擦槍走火的危險性仍然存在,鑑於政治力量對比的現實,包括國際輿論的壓力,眼下陳水扁可能會在推動「台獨」問題上暫時收斂些,但四年執政台灣的所作所為,陳水扁、民進黨不可能放棄「台獨」立場。一旦時機、氣候、條件允許,他們還是會繼續推進「台獨」進程,因此「台獨」的危險性根源並沒有排除。對此兩岸同胞都應該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伴隨著台灣法理「台獨」的步步逼進,大陸方面一個中國的底線決不可能後退,作為中國的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事涉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台灣獨立我們決不會坐視。

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處長仇長根則指出,由於泛綠未能過半,陳水扁當局肆無忌憚地衝撞一中原則底線可能有所節制或放緩,但不可能放棄「台獨」立場和接受一中原則,未來兩岸關係不容樂觀。因此,在未來四年內,陳水扁仍將繼續以「台獨」維系政權。五年來扁政權力基礎從未建立在經濟、民生上,施政交白卷,靠吃「老本」,然支持度及選票卻仍逐漸上升,關鍵在扁政的極大欺騙性。島內「台獨」已成為民進黨操弄政治、爭取選票、對抗大陸的主要政治工具,陳藉邪惡且廉價的政治操弄收割選票,否則難以維系無能的執政權力。為此,陳水扁將繼續操弄「公投台獨」。陳水扁主政兩岸關係已從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政治僵持」階段,邁向可能發生「衝突危機」的邊緣。過去國民黨堅持的一個中國即「中華民國」,已被民進黨逐步掏空;過去「台獨」主張只做不說,或只做少說,現在又做、又說,並且大步跨出制訂「新憲」的「法理台獨」時間表。民進黨正推動修改的「公投法」,將大幅降低門檻,改原提案人約八萬人為八千人;原連署人八十萬人改三十萬;原二分之一通過,改為四分之一。「公投」後患無窮,扁將力爭甩掉「立法院」泛藍的牽制,挾台灣民意操弄「公投」推動「法理台獨」。這就不排除陳水扁鋌而走險的可能。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十七年來推行「台獨」分裂政策已走上不歸之路。現階段兩岸關係緊張暫時有所緩和,但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並未消除,不排除陳水扁再次衝撞「一中」底線。剩餘三年,陳水扁推動「公投制憲」進行「台獨豪賭」會加以包裝,但「台獨」言論和行動將更具挑戰性,欺騙性和現實危險性。另外,在「立委」選舉中,顯露出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民眾對台灣當局「台獨」分裂活動的現實危害性危險性、欺騙性沒有清醒認識,「台獨」主張卻一再打著「民主、改革」的旗號作掩護,獲得不少民眾的支持。台灣民眾「主體意識、公投意識」明顯提升;支持統一的聲音會被不斷消音」。不排除在未來幾年內發生「台獨」重大事件的可能。

對此,福建社科院東亞研究所所長吳能遠指出,目前兩岸關係的實質是大陸與「台獨」分子爭奪台灣的民意。這種爭奪是一場尖銳的鬥爭,鬥爭的結果將決定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景。從爭議台灣民心的戰爭高度考察,台灣本屆「立委」選舉結果,可說為大陸爭取到了做台灣人民工作極其寶貴的四年時間。大陸應充分把握這四年時間,有效地遏止十年來台灣民心對大陸的疏離,否則,兩岸關係前景未可樂觀。吳能遠認為,為防止出現不利於兩岸關係繼續健康發展的變局,中共應落實「寄希望於人民」之工作,不能只有口號,例如春節包機、三通等,應加速進行。台灣「立委」選後,立即遭遇一些兩岸關係互動事件的時程,例如一月底的江八點十週年紀念談話、二月初春節包機,以及三通問題等。中共應該能夠理解到,諸如春節包機或三通事務,這些實際上都是對兩岸人民權益有利的事務,而非是針對某黨或某政治人物的特定作為。中共應該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工作,確實的對較不具高度政治性的兩岸事務進行開展。應把對人民利益的關懷照顧,優先擺在對藍綠政黨的思維之上,既然如此,即應該加速擴大及兩岸的交流面,並提升交流互動的事務層級,以謀求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另外,中共也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之事實,強調維持現狀,以符合美中台彼此的利益與期望。中共不肯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在國際上不斷打壓「中華民國」的生存空間,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內部受到質疑挑戰,進而產生台灣內部的「去中國化」或是「台灣正名」的呼聲。「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僅是歷史上的既定事實,經過此次「立委」選舉証明,更是台灣內部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兩岸間對此議題的碰撞與摩擦,兩岸應能體認到,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就是一種維持現狀的認知。而維持現狀,即是符合兩岸以及美中台三邊的共同利益與期望。大陸若能務實的認知到「中華民國」存在的現狀與事實,必能為兩岸關係開啟無限的契機。

〔上海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