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被賦予反獨促統政治內涵 海峽西岸經濟區被賦予反獨促統政治內涵

「澳門媒體涉台記者福建參訪團」一行這兩天在福州市接觸到最多的名詞,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這個名詞,掛在跨街橫額和路邊大型看板上,掛在各級各領域官員的口中,也成了當地媒體出現頻率最高的名詞。有當地官員私下對筆者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熱度,甚可與當年鄧小平「南巡」時的「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或目前也正成為政治熱點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擬。

據福建省台辦副主任陳玲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已由福建省人大高票通過,亦即是已由中共福建省委提出的戰略決策,化為三千三百多萬福建人民的全民意志。在今年三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六十多名代表聯署向大會提出建議,把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列入國家第十一個五年計劃,賦予閩台合作交流更多靈活、特殊的政策,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快形成和發展,為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

以廈門市長張昌平領銜的這份聯署建議案指出,明確「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全國區域發展佈局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定位,並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區域。聯署建議案還建議,對於現階段擬在福建投資的台資項目,除環境影響評價不許可及國家明令禁止的之外,均按「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對台經貿政策,同意項目落地。為了讓福建在對台政策方面先走一步,進行試驗,包括賦予福建更加多樣、更加靈活變通的功能,提高閩台雙方經貿合作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擴大福建沿海與金馬地區直接往來,率先在閩台區域實現「三通」。

福建省把「海峽西岸經濟區」與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掛聯起來,這是頗為聰明的一著,將它的定位及品位,都一下子地大為提升了起來。實際上,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海域,對應台灣海峽,具有自身特點、自然集聚、獨特優勢的區域經濟綜合體」為內涵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初是予人「地方區域經濟利益保護主義」的感覺。──「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初予人的感覺,是福建省為調整經濟結構而提出來的策略構想,利用本身難海峽西岸經貿交流的地理優勢,避免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大區域經濟板塊的「夾擊」下被「邊緣化」,因而作出的「自救策略」。因此,福建省才在「九加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架構上,另行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以之作出某種程度的區隔。福建省當局有此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僅僅賦予這樣的內涵,由於「地方」色彩過於明顯,也由於與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德江倡議的「九加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架構有貌合神離、「另起爐灶」之嫌,故其能否會獲得全國人民的理想及認可,則並不樂觀。

但如今福建省將「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國家統一大業掛聯起來,則整個格局大為改觀,其正當性也大為提高,而且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實際上,福建和台灣都屬於閩南文化圈,經濟互補性很強。從經濟發展長遠趨勢看,台灣經濟的發展必須要以祖國大陸為腹地,它的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都要依靠大陸,而與台灣一水之隔,血緣、文緣、史緣相同的福建,則是首選之地,故台灣希望將以福建為主的東南沿海納為台灣的腹地,取得環海峽經濟板塊的主導權。但反過來,進一步加強閩台經濟合作,也有利於「海峽西部經濟區」的形成。如果閩台經濟的合作能夠出現某些突破,它有可能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在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之下,可能會進一步促使海峽西岸與海峽東岸形成類似自由貿易區的經貿合作模式,使到海峽西岸經貿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合而不離,在經貿形態上就形塑了「一個中國」的形象和實質,「台獨」分裂勢力要破壞這個實質,就等於是要與依靠這種經貿合作形態討生活、求發展的台灣人民「過不去」,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趁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反分裂國家法」之機,將「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與「反分裂國家法」掛聯起來。他們在「建議案」中指出,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是貫徹落實「反分裂國家法」的重要實際行動,也是促進經濟發展與促進祖國統一有機結合的積極舉措。它的建設將營造一個更具吸引力,更具完備功能的對台工作新平台,有利於發揮閩台籍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眾多的優勢增強海內外反「獨」促統的力量,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套「推銷詞」,使「海峽西岸經濟區」更具「賣點」。因此,它的獲全國人大接納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亦即成為全民共識和國家意志,也就可以預期。

〔福州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