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海政策確有調整跡象必須及早因應

由北京新華社主辦的官方媒體《瞭望》週刊,最新一期刊載一篇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去年底開始出現變化,對中國改採更強硬的態勢。而美國國務卿賴斯上周在北京的訪問,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這種變化。《瞭望》並且預測,未來中美關係將有更多波折和起伏,也比過去更複雜、艱難。

《瞭望》的署名文章指出,對中國的戰略疑慮加深,是美國調整對中國政策的根本原因。美國對中國戰略的基本目標,首先是防止中國因發展而對美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領導地位構成挑戰,其次是促使中國沿著美國希望的方向演變。而從去年底以來,美國朝野出現了「共同的擔懮」,就是對中國崛起擠佔美國戰略利益感到懮心忡忡,要求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外交也將打上賴斯個人的烙印。賴斯的外交思想屬於新保守主義,在他主導的美國外交政策中,將體現出比布什第一任期更為強硬的姿態。而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賴斯一方面表示美國十分重視中國,致力於建立建設性的美中關係,有務實的一面,但同時又和日本把台灣問題列為共同戰略目標,表露出強硬的色彩。因此,布殊政府的中國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會加強對中國的防範、限制,注重實力的較量與利益的博奕﹔另一方面則仍會從現實出發,尋求與中國對話合作,避免一味遏制與打壓中國。

關於美國對中國政策從去年底開始出現變化的趨向,本月十八日出版的《亞洲週刊》,也有作出分析報導,指出自去年年底前,美國的兩岸政策早已改變,「反中」、「挺獨」已正式進入美國的時間表,但對外卻說成是「保護台灣安全」。在布殊連任後,溫和派的國務卿鮑威爾,副國務卿阿米塔吉退位,就顯出端倪。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美國軍事外交部門溫和派全部退位,鷹派全部掌權,布殊第一任初期研擬的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方針,再度被提起。二、鷹派在去年底加速美國軍事同盟,正式將台灣納入「美日安保體系」。三、美日在「反中」上結盟,最關鍵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四、最重要的是胡錦濤本質上是歐洲主義者,而中、歐密切交往,正犯了美國的大忌。

有關美國從去年底開始已經調整台海政策的問題,其實本欄也曾有所探討及預警。實際上,今年二月下旬「美日安保聯合聲明」發表後,本欄即以《遏獨鬥爭有理有利有節凍結華府鐘擺效應》為題分析認為,「美日安保聯合聲明」將台海事務納入「美日安保體系」,除了是美國人口中的中共擴展武備、核潛艇跨越「第一島鏈」等表面理由之外,還可能是美國台海政策的「鐘擺潛規則」在發揮作用。前一段時間,由於陳水扁大搞「公投制憲」及「台灣正名」等活動,向美國的「維持現狀,不統不獨」台海政策作出挑戰,致使美國對台海事務的「鐘擺潛規則」擺向了台灣的一邊﹕除了是嚴厲斥責陳水扁派往華盛頓的「密使」之外,還向台灣當局施加了「兩岸復談」的強大壓力。而在台灣「立委」選後,受到嚴重挫敗的陳水扁不得不被迫重走「新中間路線」,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美國的要求。而恰在此時,華府一些人卻錯誤大陸「國防白皮書」的意涵,並對在泛藍獲得「立委」選舉勝選後「仍」推動「反分裂法」立法感到疑惑,因而開始把台海事務的「鐘擺」,調向大陸方面的方向,轉向北京施壓。

三月中旬,布殊提名強硬派波頓為駐聯合國大使,本欄也曾報導,波頓一直被台灣當局視為「友台」的「藍軍」人士。在布殊剛出任美國總統之後不久的一系列「友台」言論,據說他介入運作的影子甚濃,而他本人也多次曾就台灣當局的「外交處境」作出有利於台灣當局的政治動作。因此,台灣當局對波頓獲布殊提名出任駐聯合國大使,有所憧憬,希望他能在其任內,運用其權力和影響力,協助台灣當局打進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尤其是在將於今年五月間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修改「章程」時,幫台灣當局一把。另外,在今年十月召開的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大會,能讓台灣當局派出代表以「適當名義」出席〔其理由是,「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發起創始單位之一〕,並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審議是否將台灣當局「重返聯合國」問題列入今年聯大議程時,上台為台灣當局「說幾句好話」,以促成改變以往「反對聲音一面倒」的不利情況。

而從「三.二六遊行」前後傳出來的消息顯示,部份地証實了本欄的上述報導及分析。據說,陳水扁之所以在「反制」「反分裂法」的五個選項中,只是挑選了最輕的「遊行」一項,並未如事前所聲稱的那樣,採取「修憲」、「制訂反併吞法」、「公投」、「停止兩岸交流」等過渡措施,而他本人在參加遊行時也未發表極端言論,據說就是與美國所達成的「交易」,以此「溫和反應」來換取華府兌現暗中作出的「協助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及「協助出席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會」……等承諾。

而從近日的事態發展來看,美國在對華政策上調整態度的跡象,確是越來越明顯。其中最新的事証,就是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包道格,也將被調整台灣,轉任駐新加坡大使。眾所周知的,包道格不支持「台獨」,尤其是不支持陳水扁大搞「一邊一國」、「台灣正名」、「公投制憲」分裂活動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而據說其接任人選,卻是有「友台」傾向,且目前其職銜是大使,大有提升「駐台辦事處」地位的意味。

因此,對此變化跡象,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既然連北京官方媒體都已有所預警的情況下,更應及早作出因應措施,在與美國的矛盾、衝突和摩擦中,透過合作、對話來維護中國自身的利益。

〔發自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