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已成為福建全民共識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已成為福建全民共識

本欄昨日提及,福建省的「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按:昨日本欄的題目及內文,因打字及校對程序失誤,均誤為「海峽兩岸經濟區,合更正,並向讀者致歉」,已由中共福建省委提出的戰略決策,化為三千三百多萬福建人民的共同意志。實情正是如此。據福建省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對這個轉化過程,有一個大致上的的了解。

實際上,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和輿論「造勢」之後,中共福建省委是於去年十一月間正式頒發《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及相關配套文件《關於發展壯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試行〕》、《關於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若干意見〔試行〕》的。而在今年一月二十三日的福建省第十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則通過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使「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從執政黨地方黨委的決策,化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全民意志及法律決議。如果全國人大能接納張昌平等代表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將「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納入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內容,則它就更將升格為中國人民的全民共識和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綱要》對「海峽西岸經濟區」計劃所賦予的內涵是: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台灣海峽,具有自身特點、自然集聚、獨特優勢的區域經濟綜合體。《綱要》提出,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年均經濟增長速度保持比全國高一至二個百分點,比全國提前三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率先實現現代化。

《綱要》指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意義,是在於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服務祖國統一大局、全國發展大局的積極步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集中體現;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而其基本原則,則是「突出發展,突出對台,突出統籌,突出創新,突出為民,突出落實」。其總體規格,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開創統籌協調發展新局面;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繁榮新成就,而其發展態勢,則是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一線、西岸三地,縱深推進、連片發展,對外開放、服務全局。

福建省人大通過的《決定》,對中共福建省委頒發的這個《綱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決定》指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中共福建省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富民強省,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服務祖國統一大業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綱要》是福建省發展的藍圖,是全省幹部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實施這一戰決策,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實踐,是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全省各級國家機關要從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的高度,按照《綱要》提出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準確定位,主動融入,求真實務,開拓創新,促進新一輪發展基本構想、基本思路、基本態勢、基本格局的進一步形成,把福建省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為此,福建省人大號召全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根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實踐和需要出發,適時制定和完善有關地方性法規:對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作出決定:加強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保障《綱要》的實施;做好選舉、任免工作,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公僕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切實支持和服務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繫人民群眾的優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決定》又號召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門要認真組織宣傳、實施《綱要》,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積極落實推進項目帶動、發展縣域經濟、加快產業集聚、壯大中心城市、提升民營經濟、轉變政府職能等各項舉措,著力構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鎮建設、社會事業、對外開放、區域協作、生態環境、防災滅災、和諧社會等支撐體系。要努力建設對人民負責的政府,認真履行政府職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廉潔從政,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提高行政效率,切實肩負起謀劃發展、致力發展、服務發展的重任,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決定》號召福建省全省人民,要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艱苦奮鬥,並實工作,進一步發展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趨勢,為二零一七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福建省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時,恰好是落實中宏觀調控政策關鍵的時期。當時,有些人擔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與宏觀調控政策會不會產生衝突?人們看到的是,福建省將宏觀調控作為提高福建經濟內在運行質量的一次歷史機遇。通過清理,福建省對二十六個不符合國家有關要求的項目採取措施,已取消一個項目立項,暫停建設、限制整改二十五個項目;福建省撤銷各類開發區一百九十六個,有效地解決了開發展區散、小、多的問題。實事表明,宏觀調控使福建的經濟發展更趨穩健。

實際上,經濟的良性發展,離不開社會協調發展的支撐。二零零四年初,福建省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三億多元,在全省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農村低保對象七十六萬人。去年上半年,福建各級財政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薄弱環節的投入高達近六十億元。去年福建農民人均純收入四千零八十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三,是一九九八年以來增幅最高的年份。加大向社會事業的投入,二零零四年福建省高等院校招生十五點四萬人,高校錄取率首次突破百分之七十。加快「生態福建」建設步伐,全省篩選、匯總了生態省建設重點啟動或推進的二十九類項目,總投資約七百六十八億元。

如今,福建省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構建生態效益經濟體系、資源保障體系、城鎮人居環境體系、農村生態環境體系、生態安全保障體系、科教支持與管理決策體系等六大體系,進一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按照這一發展態勢,「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當然是不會與宏觀調控政策發生衝突。相反,還將會有效地配合宏觀調控政策,使福建省的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展中更為平穩。

〔廈門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