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人士搶在李登輝之前成立台灣國民黨

長時間以來,台灣政壇上就流傳著一則耳語,謂李登輝對台灣地區政黨政治的追求目標,是實行常規意義的「兩黨制」,由兩個主流大黨互相制衡,輪流執政,這樣就可以防止政治及權力腐敗。但是,這兩個大黨並非是綠色的民進黨和藍色的中國國民黨,而是綠色的民進黨和另一個綠色大黨。鑑於台灣地區的政治現實,台聯黨並不具備成為另一個綠色大堂的條件,於是李登輝就把「另一個綠色大黨」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國民黨身上,祈求能透過他個人的影響力,繼他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中期推動「寧靜革命」之後,再次推動「顏色革命」,將藍色的中國國民黨改造成為綠色的「台灣國民黨」,從而實現兩個「綠色大黨」互相制衡、監督,並透過台聯黨和其他綠色小黨歸併進「台灣國民黨」的辦法,壯大「台灣國民黨」的實力,挑戰民進黨的執政黨地位,實現兩個綠色大黨「輪流執政」,從而在政黨制度上也令台灣地區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為了促成中國國民黨的「顏色革命」,李登輝暗中物色了王金平作為他這一政治圖謀的「代理人」及「執行長」。他原先的「戰略部署」是:設定在去年底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與台聯黨將會實現「泛綠過半」,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這三家泛藍政黨的總席位未能跨過半數,也就無法拱護王金平連任「立法院長」;民進黨的蔡同榮、柯建銘、洪奇昌等人只要能爭取到黨內協調核定,要登上「立法院長」大位幾乎是囊中探物。然而,李登輝並不作這樣想,因為他早已與陳水扁及民進黨產生嫌隙,不愿看到已經掌握了「總統」、「行政院」、「考試院」、「司法院」的民進黨,連「立法院」也給拿下,「整碗捧去」,不利於對民進黨的監督、制衡,因而希望能由台聯黨在「立法院」中發揮真正的「關鍵少數」作用,聯合國民黨、親民黨的「立委」力量,保住王金平的「立法院長」,並進而讓王金平藉「立法院長」的政治資本,爭選國民黨主席。而交換條件則是,王金平在當上國民黨主席之後,必須聽從李登輝「指點」,對國民黨實施「顏色革命」,逐步將其改造為「台灣國民黨」,亦即變成「另一個綠色大黨」。

然而,去年底的「立委」選舉,泛藍政黨仍然保住「過半」優勢,因而在「立法院長」的爭奪戰中,王金平無須借助李登輝及台聯黨的力量,就可保住「立法院長」。這使李登輝的「改造國民黨」計劃,遭受挫敗。但這並不等於李登輝就已死了爭取王金平之心。正因為有此政治背景,故王金平在與馬英九競選國民黨主席時,才刻意表態,與李登輝撇清關係,以消除深藍黨員的疑慮。但正因為李登輝對王金平並未死心,故而他並不象對其他批評他的藍、綠人士〔包括陳水扁〕立即還以顏色那樣,也反擊王金平,而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選舉語言」。

但是,看來李登輝的「改造中國國民黨」之夢,是難以實現的了。這不單止是國民黨主席選舉,已由最不可能對國民黨實施「顏色革命」的馬英九當選,使到李登輝對國民黨無從下手,而且也因為有另一批「台獨」人士跳了出來,另行籌組「台灣國民黨」,斷了李登輝將中國國民黨改造成為「台灣國民黨」的後路。因此,這批被國民黨候任主席馬英九批評為「攪局」的人士,對李登輝來說,也是「另類攪局」。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台灣國民黨」的成立大會唯一寄出的邀請函,就是寄給李登輝,理由是「因為台灣國民黨最早是由李登輝喊出來的」。但這個「台灣國民黨」並非是李登輝所要的「台灣國民黨」,這豈非是向李登輝「贈慶」?

這個並不在李登輝規劃中的「台灣國民黨」,是由一群「獨派」人士串聯集結成立。其創黨宗旨為「致力於台灣國民的經濟發展,認同以台灣本土為主體架構」,並在其「政策綱領」中猛烈攻擊中國國民黨:「隨著外來政權所引進的外來政黨『中國國民黨』,在兩千年被人民以選票推翻其長達五十多年的一黨專政體制後,其領導群依然未能深切反省;反而背離台灣人民,轉而擁抱一個長期以來明顯意圖侵犯台灣的國家──中國」。但是,它的黨徽、黨旗、黨歌,又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徽、黨旗、黨歌十分相似。其中,它的黨旗引用了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圖形,及「滿地藍」的底色。然而,這個「青天白日」的顏色卻是黃黑色的,據說是為了正視「黑金」的存在。同時,將黨徽圖形置於台灣島的圖形之中,以示其所標榜的是「台灣」。其黨歌的旋律模仿中國國民黨黨歌,但歌詞內容則篡改為「正名立國」。為了表達「台灣國民黨」之「立足於台灣本土」,它將於本月三十日舉行的成立大會,就刻意選擇在台灣島的地理座標中心點──南投縣的埔里鎮舉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台灣國民黨」強調「本土」,但其五位主席團主席〔黨主席由此五人輪流擔任〕中,並非全是台灣本省籍人。實際上,其中身兼發言人的許登崑,就是「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的現任會長。而這個「外獨會」的創會成員及骨幹分子中,有不少人如馬永成、陳師孟、劉一德、鍾佳濱、林向愷、周威佑、范雲、段宜康等人,今日都成為民進黨的「新貴」〔其中曾任民進黨組織發展部主任的劉一德,曾任台聯黨籍「任務型國代」,現是台聯黨組織部主任〕。

《人民團體法》規定,成立政黨者,應於成立大會後三十日內,檢具章程及負責人名冊,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案,並發給証書及圖記。也就是說,是採用備案制,而不採事前審查制。這就給作為「中央」主管機關的「內政部」出了個大難題:在台灣地區已成立的一百一十個政黨中,編號為「第一號」的就是中國國民黨。而在以往,「內政部」是主張新成立政黨的名稱,不能與現存政黨的名稱有雷同或易於混淆的。實際上,當年「新國民黨連線」的成員要脫離中國國民黨成立新政黨時,就主張其名稱為「新國民黨」,以示其信仰三民主義、服膺孫中山的老傳統,但遭「內政部」以「易於與中國國民黨混淆」為由,要求改採其他名稱,才最後定名為「新黨」。那麼,「內政部」是否將會象應對新黨那樣,也要求「台灣國民黨」改用其他名稱?但似乎「台灣國民黨」中人不會接受「內政部」的勸喻。因為他們成立「台灣國民黨」的其中一個用意,就是要搶在日後有可能會改名為「台灣國民黨」的中國國民黨之前,佔用這個黨名。何況,「內政部」對黨名問題雖然擁有行政裁量權,但《人民團體法》對此並無明確規範。為此,許登崑就聲稱,既然該黨依法可以登記為合法政黨,就一定要堅持到底,不接受更改黨名。

說不準,這個將唯一邀請函寄給李登輝的「台灣國民黨」,就是要搶在李登輝成功改造中國國民黨之前「攪局」,最後迫使李登輝向其「臣服」,或是將之「併購」,令他們能換取到豐厚的政治酬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