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証

整整六十年前,當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後,整個華夏大地一片歡騰!陪都重慶也不例外,除了舉行盛大的街頭慶祝活動之外,中國國民黨也舉行了慶祝酒會。在酒會上,有人建議猜燈迷,並提出謎面:「抗戰勝利第一功」,猜我國古代人名一。結果,有人回以迷底曰:「屈原」,亦即抗戰勝利的關鍵,是美國兩顆原子彈爆炸迫使日本人屈服;也有人宣稱其謎底為「蘇武」,亦即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所向披靡,日本人無法抵擋。最後,出謎人以其「親美疏蘇」的意識形態,宣佈猜以「屈原」者獲勝。

其實,將抗戰勝利的關鍵因素,無論是歸功於「屈原」還是「蘇武」,都有所偏頗。盡管美國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襲擊,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都確是縮短了對日反攻致勝的時間,但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關鍵是在於全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尤其是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浴血奮戰,相互配合,使到中國抗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軍隊成了戰勝日本法西斯的主力軍。

因此,還是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六十年前所說的那番話,最為公允、持平:抗戰勝利是我們中華民族四萬萬五千萬人,不分階級,不分貧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黨派信仰,一致奮起,義無反顧,與日寇做生死的決鬥而獲得的,是在世界人民的支援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配合下獲得的。

實際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共同奮鬥的結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結晶。國共兩黨都為抗戰作出了貢獻。在國民黨方面,盡管國民黨政府參加抗戰是被迫和被動的,它又執行了一條片面抗戰路線,且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對抗戰的態度越來越消極,但總體而言,國民黨對抗戰的貢獻和作用是不可抹殺的。尤其是在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軍隊在作為中國的主要戰場的正面戰場,擔負了抗擊日軍的主要任務。其先後進行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阻滯了日軍的侵略步伐,掩護了沿海部份民族工業、學校的內遷,並直接掩護了八路軍、新四軍向敵後的進軍,掩護了敵後戰場的開關,支持了敵後游擊戰爭。國民黨政府在抗戰中、後期兩次派遣遠征軍出國到緬甸作戰,有力地支援了英美聯軍的東南亞地區的作戰,阻延了德、日兩個法西斯會師中東的計劃,限制了日軍北進蘇聯、南進太平洋的世界戰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貢獻。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國民黨將士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光榮傳統,英勇不屈,壯烈犧牲。他們的這種精神,是一份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將永遠鼓舞和教育著中國人民。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和政治領導作用。中共倡導和領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統一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之下,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日本侵略者。中共將「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發動和組織起來,這就為全民族抗日戰爭創造了前提條件。而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在毛澤東制定的「持久戰」及「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指導下,深入敵人佔領區,發動人民群眾,開闢敵後戰場,支援了全國抗戰。並把敵後廣大人民群眾動員和組織起來,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之中,使敵後戰場的抗戰成為一場真正的人民戰爭。敵後戰場軍民的作戰大量殲滅和消耗了敵人,大量牽制了日軍,支持和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事業發展為全國樹立了榜樣,它是抗日的模範,又是民主的模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基礎,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歷史性貢獻。

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日的到來,內地陸續傳出正確對待中國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所起作用的訊息。比如,出版了《國殤》等書籍,正面描寫國民黨人的抗戰史蹟;內地攝製的電視劇《八路軍》和電影《太行山上》,對國民黨軍隊將領有正面描寫。又如,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紀念館懸掛了當時的中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再如,發表了一些學術研究文章,正面肯定了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及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互相配合的共同作用。其中,有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傳吉慶的《兩個戰場共同締造的勝利》,也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景忠的《兩個戰場配合促成中國抗戰勝利》。另外,正在香港展出的《和平正義事業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展覽》,也介紹了國民黨的抗戰史蹟。

六月二十八日,本欄曾針對有關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大型電視專題片集《抗戰》,由於通不過有關部門的審查,不得不「縮水」制作,將原擬「全景式紀念抗戰」改為以反映中共領導抗戰為主,原定三十集壓縮為十二集,刪去大量原定專訪前國民黨將領的情況,提出了宜從民族統一戰線角度述介國民黨抗日歷史的問題。據說,北京有關部門注意到筆者及兩岸四地近似的觀點。實際上,中央電視台近期每日介紹一位抗日英雄的《永遠的豐碑──抗日英雄譜》節目,就介紹了不少國民黨將領。

實際上,抗日戰爭是中國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正面與敵後兩個戰場積極配合,共挽國殤,對侵華日軍形成兩面夾擊的戰略佈局,是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軍事上的傑作,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相互配合,促進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兩個戰場軍民都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抗戰的歷史顯示,國家必須統一,民族必須團結。而在今日,當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應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邀請赴大陸訪問,掀起兩岸黨際交往高潮之際,我們重溫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就更能彰顯兩岸血脈相連,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歷史和現實,更有利於組成反獨促統的統一愛國戰線,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孤立和打擊一小撮頑固不化的「台獨」分子,爭取台灣問題早日得到完滿的解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