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香港《大公報》的《抗日名將訪談系列》專版,以《胡璉將軍──「狐將」抗日建奇功》為題,憶述了曾被毛澤東喻為「狡猾如狐,勇猛如虎」的胡璉將軍,在抗日期間堅守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石牌戰役,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立下卓越戰功的事弔。這個專版的組織和刊出,說明祖國大陸的傳媒機構,正深刻領會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集體學習中關於要「大力鞏固和加強全體中華兒女的大團結」,要「胸懷全局」,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的論述,正面描述國民黨及其將領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的重要貢獻,並以此來再次推動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尤其是國、親、新三黨在內的全中華民族,把偉大的抗戰精神化為振興中華的實際行為。這應是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先後率團訪問大陸,並與胡錦濤會晤達成兩岸黨際交往的各項共識所引帶的又一積極成果。
其實,近來在內地的媒體和香港的中資媒體有關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專題報導,及出版的圖書中,都已大量正面報導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正面戰場上的事弔及作用。但《大公報》回憶胡璉將軍在石牌戰役中的事弔,則含有特殊的意義。這不單止是胡璉所指揮的石牌戰役,粉碎了日軍西溯長江而上,進攻四川,奪取陪都重慶,摧毀抗日大後方根據地,結束對華戰爭的戰略大陰謀,更重要的是,胡璉後來所指揮的「古寧頭戰役」,消滅了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三個整團,成為自解放戰爭以來,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大典舉行之後,解放軍首次「成建制」地被國民黨軍隊消滅的敗績,成為「三野」以至解放軍全軍之恥辱。為此,胡璉成為內地「三野」軍史以至解放軍軍史中的「眼中釘」,恨不得削其肉而啖之。如今,香港中資媒體《大公報》卻放下這段國共惡鬥恩怨,熱情謳歌胡璉將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弔,不但是實事求是的作風,而是更是積極配合兩岸黨際交往,響應胡錦濤關於「大力鞏固和加強全體中華兒女的大團結」號召,努力促成兩岸同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
胡璉指揮的「古寧頭戰役」發生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軍在廈門解放之後,進攻金門島。因受輕敵、急躁,及天氣、海象等因素影響,已登上金門島的第二四六團、二五一團、二五三團,被由汕頭撤退台灣途中改赴金門支援的胡璉所率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十九軍,包圍在古寧頭灘頭。經三日激戰,三個團又二個營近九千人大部份犧牲,一部份被俘,此乃解放軍戰史上所指的「金門失利」,亦即國民黨軍隊戰史上所稱的「古寧頭大捷」。本來已成喪家之犬的國民黨軍隊,全仗古寧頭一役,才得到喘息機會,更是受隨即的朝鮮戰爭之賜,得以偏安海島一隅,形成海峽隔裂兩岸的事實。
其實,也是在金門,兩岸軍隊繼有揮之不去的心頭痛。那就是在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中,解放軍的首輪炮彈,就擊斃了剛與「國防部長」俞大維、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胡璉聚餐的副司令官趙家驤、章杰,澎湖「防衛部」副司令官吉星文等三名中將。而這三位將軍,均是抗日戰爭中的名將,其中吉星文還是「七七事變」中駐守盧溝橋的團長,亦即全民抗戰的第一槍即是由他打響。趙家驤則曾在長城喜峰口掄起大刀與日寇血拼,著名抗戰歌曲《大力進行曲》即為歌頌此支部隊而作。章杰則曾在「筧橋空戰」等戰役中立過戰功。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內地出版的一些抗日書籍中,也有正面描述國民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率軍英勇抗擊日軍的事弔。而張靈甫後來在山東孟良崮的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部隊〔即後來的「三野」〕擊斃,電影《紅日》、《南征北戰》等對此均有描述。此役被稱為「華野」的「翻身仗」、「報仇戰」,也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從重點防禦轉為重點進攻的關鍵一仗。因此,蔣介石的乾兒子張靈甫在解放軍的戰史上,一直是受鄙視、批判的人物。如今,內地有關抗戰的書籍,將他在抗日戰爭中的戰鬥事蹟當作是英雄來歌頌,而據說他原葬在山東的遺骨也已由其後人遷葬上海,這也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其實,在「胡連會」之後,又何止是大陸方面開始正面肯定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和作用?在台灣方面,國民黨也同樣是開始正面肯定中共領導之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及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包括「東縱」、「珠縱」、「瓊縱」等游擊隊〕的抗日事蹟。──目前正在台北市國民黨總部大樓舉辦的一個抗戰史績展覽,就摒棄了過去批評中共在抗戰中的種種態度的做法,陳列了抗戰期間中共在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及八路軍發動「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周恩來領導國防部第三廳進行抗日政治文宣工作…等的實物和照片。另外,在另一個有關國民黨早期歷史的展覽中,也陳列了曾在國民黨中央任職的毛澤東、林伯渠、周恩來、譚平山等人的文物。國民黨中央這兩個展覽對中共的正面肯定態度,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地呼應了胡錦濤關於「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心同德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論述。
看來,國共兩黨在闡述抗日戰爭史方面,也能落實貫徹「胡連會五項共同愿景」的精神,在「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上,先行一步,為兩岸關係其他領域的「結束過去,走向未來」,樹立了一個良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