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以民為本施政理念首先須抑制物價 落實以民為本施政理念首先須抑制物價

溫家寶總理前日公佈召開國務院黨務會議,作出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宣佈實行臨時價格管制和干預措施,限制社會公共產品及人民生活必須品漲價,同時加大處罰力度,並將懲處行業協會經營者互相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違法行為。這一新措施主要是為了緩解今年上半年,特別是春節前後的物價上漲壓力,遏制通貨膨脹進一步蔓延。

相信,國務院這項十五年來首次頒佈的「控價令」,必將會惠及澳門。這是因為,澳門居民的大部份生活必需品,是來自內地。而且被納入國務院重點限價清單的成品油、石油氣、電、水等項目,也正是澳門供應市場上同類產品中,主要是由內地輸入的項目。既然中央政府限制這些項目提價,也就必然會使這些商品輸入澳門的價格,相應地受到壓抑,不致隨著通貨腳脹率「水漲船高」,而使澳門居民的生活消費百上加斤。

其實,在中央政府頒佈此項「控價令」之前,已對個別輸澳商品的價格,進行了必要的漲價限制。比如,幾天前商務部決定對輸出港澳台的麵粉豁免徵收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又如,對輸澳的豬肉,也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提價措施。

盡管國務院頒佈的「控價令」,主要是為了保障十三億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但由於澳門特區與內地唇齒相依,澳門的主要生活必需品是由內地供應,故這項「控價令」也就順帶地惠及到五十多萬澳門居民。這就是「大江豐水小河滿」的道理,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好處。

實際上,澳門地匜目前也正遭受通貨膨脹較為嚴重的困擾。一方面,各項生活必需品和樓價,以至電影票價、醫院診金,都在高唱上世紀七十年代許冠傑的名曲:「加、加、加」,使到居民生活消費指數,不斷攀昇。另一方面,仍有六成以上的受薪階層的工薪收入,處於收入中位數水平線之下。而且,這個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觸目的剪刀差。不但使澳門居民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壓力,也使特區政府承受了沉重的施政壓力。

目前,澳門地區的通貨膨脹致因較多,但最主要的,有如下幾點:一、受國際市場大氣候影響。尤其是石油價格突破每桶一百美元,導致石油產業的許多下遊產業的產品價格,都應聲而起。二、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到澳門元「低人(民幣)一等」。過往,一百元澳門幣在珠海可兌換到一百零四元人民幣;現在,其身價已跌到九十元左右,其貶值率已達到百分之十五。而由於澳門市場上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是來自內地,這就使到以與澳門元掛鉤的港元結算的來貨價格,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而持續上升。據說,由於美國繼續施加壓力,人民幣仍有可能會繼續升值。這就必會令到本來十分堅挺的澳門元,在面對人民幣時,失去其應有的價值。三、正如前述,澳門市場上的生活必需品,大多來自內地。但近月來內地物價的本身也已一再飆升,當然也必會導致輸澳產品的來貨價隨之上升。倘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就是「兩面夾攻」了。四、澳門本身也存在著通貨膨脹的本土因素,如樓價急升等。--供求關係和炒賣的因素,高於建築成本如來自內地的砂石價格提價的因素,因而主要是由通貨膨脹本土因素而致。另外,博彩業薪資支出在整體薪酬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再加上公務員薪金也有提高,其購買力的提高,也必然會形成抬升物價效應。

澳門特區政府已關注到物價急升的情況,特首何厚鏵也作出了設法讓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於通貨膨脹率的承諾。目前,中央政府頒佈了「控價令」,在內地輸澳商品價格方面,直接地幫助了澳門特區政府抑制物價方面的努力。但是,由於國際油價急升,人民幣升值,樓價持續上升(前日筷子基兩幅土地又拍賣出天價)……等因素仍未能消除,特區政府要兌現何特首的諾言,會有很大的困難。在「抑制物價」方面難以施展身手之下(其實,可以研究澳門元與港元--美元脫鉤的問題),就唯有在「補貼」方面下功夫了。既可是直接補貼,如已實施在鹹潮時資助弱勢家庭瓶裝水,也可是間接補貼,如對傳統小吃店予以扶助等。

抑制物價,也是「以民為本」和「提升居民生活綜合品質」的重要內容。特區政府如能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相信對於紓緩民怨、凝聚民心,是大有益--「官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