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祐為一中各表再次轉(車太)有何玄機?

再過幾天,就是「汪辜會談」十五周年紀念日。為此,台灣有關方面發表了已故海基會董長辜振甫的紀錄鬥《勁寒梅香--辜振甫的一生》。其中有一段重要的段落,是有關「九二共識」的問題。曾參與形成「九二共識」過程的一九九二年海峽兩會香港會談的許惠祐,在接受紀錄片製作組訪問時表示,「一中各表」比較符合當時兩岸的意思。

這是許惠祐在第二次「政黨輪替」的背景之下,再一次就「九二共識」問題,進行「輸誠性」的「轉(車太)」表態。實際上,在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前,作為中國國民黨從政黨員的許惠祐,是承認並擁護海峽兩會在香港會談及以後就「一中」原則所達成的共識的,但他將之歸結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否定「九二共識」,而其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卻正是由許惠祐所提供的。由於許惠祐是「九二香港會談」的台方主談者,故他向陳水扁提供「炮彈」之所為,在當時起了極壞的作用。而現在,又一次「政黨輪替」發生了,陳水扁還未正式卸任,他卻又再次「轉(車太)」,承認了有「一中各表」的存在,並認為「汪辜會談」之所以能夠進行,是因為兩岸達成了「一中各表」共識。但是,可能是為了掩飾自己七年多前否定「一中各表」的所為,卻又聲稱並無「九二共識」。

更令人叫絕的是,當年在海峽兩會談判過程中,最信任許惠祐的李登輝,亦一改自己八年來的態度,聲稱當年的香港會談有「一中各表」,但無「九二共識」。李登輝的這一說法,雖是為自己當年的愛將許惠祐背了書,但卻刮了自己當年的另一愛將蘇起的一巴掌。--當年辜振甫到大陸訪問時,江澤民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張京育予以積極響應,公開表態「兩岸政治對話是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提前進入國統綱領的中程階段」。正在為拒絕兩岸政治對話而授權張榮豐、蔡英文研擬「特殊兩國論」的李登輝,當即免了張京育的職,將曾在「新聞局長」任內撰寫《一個分治的中國》說貼,認為此「說貼」最能反映他的兩岸定位觀,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的蘇起,調任「陸委會」主委。第一次「政黨輪替」後,蘇起對自己以往曾為「特殊兩國論」辯護的言行有所幡悟,強力維護「一中」原則,並「發明」了「九二共識」一詞。而李登輝前日既承認香港會談中產生了「一中各表」,但又否認有「九二共識」,但是對當年曾準確闡釋他的兩岸定位觀的蘇起,轉採「不支持,不背書」態度。 

這就形成了一種較為複雜的「三角關係」。許惠祐的再次「轉(車太)」作為,似是要向馬英九新政權「輸誠」,希望能分得一官半職。實際上,他在「總統」選舉期間及選後的一些表現,可圈可點。許惠祐以其「國家安全局長」的身份,掌握了準確的情報,知悉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遠高於謝長廷,故在競選過程中,他盡心盡力做好馬英九的維安工作。為此,謝長廷曾酸溜溜地說,許惠祐出現在馬英九的造勢場子,比到他的造勢場子要多得多。馬英九當選當晚,許惠祐又當即到馬蕭總部,簡報了加強當選人維安規格的具體安排。後來,許惠祐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又聲稱陳水扁身邊都是他的人(即由「國家安全局」派出的警衛人員),故根本不可能「逃亡」,也不可能會在交權問題上進行「奧步」。

此番話,使人見識到「政壇變色龍」的「投機功力」。在法律上,仍未卸任的陳水扁,正是許惠祐的「大老闆」,但他卻說出在政治上如此不敬「大老闆」的話來。這就使人想起 了中國一個民間寓言:縣太爺的夫人過世,文武百官前往送葬;縣太爺本人過世,靈堂前冷清無人。--陳水扁已是即將失權之人,也就沒有必要效忠及盡心侍奉了。

但是,即使許惠祐「轉(車太)」幅度如此之大,馬英九新政權恐怕也不敢重用他。首先,「國家安全局長」的位子,極為敏感,馬英九當然不會信任曾為民進黨起勁賣力的許惠祐,而是將會邀請自己所信得過的人。實際上,政壇上就流傳,胡宗南的公子,曾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前出任「國家安全局」副局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在「政黨輪替」後曾任駐新加坡代表,卻向新加坡媒體發表「批扁擁馬」談話,而且也曾出版過《對美關係中的一個中國原則》專著,堅持「一中」原則的胡為真,重任「國家安全局長」。因此,許惠祐的「國安局長」官帽,肯定不保。

其次,許惠祐要重返海基會出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或是重返「陸委會」出任副主委,也將難以如願。這是因為,許惠祐當年在參與海峽兩會談判中的僵化、頑固態度,有目共睹。為此,大陸海協中人就有一種說法:「寧願將面子送給焦仁和,也不給許惠祐」。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他為了討好陳水扁,又否定了「九二共識」。作為希望能盡快恢復兩岸談判,以便早日拿出政績的馬英九,當然是不會信任及使用曾在海峽兩會談判中起絆腳石作用的許惠祐,重返談判第一線。

曾對許惠祐深諳自己「心裡的大陸政策」十分欣賞的李登輝,站出來為許惠祐「背書」,顯然是極為希望許惠祐能重返海峽兩會談判第一線,以在談判過程中貫徹自己的兩岸定位觀,並對蘇起將出任「國安會」秘書長不以為然。然而,他在台灣政壇上的影響力已大幅衰退,馬英九未必會賣他的賬。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