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系要角未有參與黨內改革建議聯署?

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民進黨有了改革的機會和可能。昨日下午,一群黨內青壯派人士聯合舉行記者會,提出黨務改革八大主張,包括:一、歷屆黨主席皆聘為顧問,邀請列席中常會,落實世代合作理念;二、增設三位副主席,落實集體領導,培養未來領導者的格局;三、增加中執委與中常委名額,擴大中常會與中執會決策代表性;四、增設三名獨立中執委、中常委名額,邀請非民進黨籍的社會人士擔任;五、增設三名獨立中評委,邀請社會公正人士擔任;六、建立黨職、公職分流制,現任黨務主管及離開黨職未滿兩年,非經徵召不得參選公職;七、設置區黨部,強化組織經營,因應國會單一選區的挑戰;八、支持廢除「排藍民調」,強化協調機制、及早產生優秀人選。

在以上八大改革主張中,最為觸目的,是增設三名副主席,邀請黨外人士擔任獨立中常委與中評委,及歷任黨主席皆聘為顧問並列席中常委,及建立黨職、公職分流制。因為這幾項內容,既是黨務改革的大突破,也有暗中「衝著」陳水扁的意思。

實際上,就以「歷屆黨主席皆聘為顧問」為例,自民進黨於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成立之後,先後有江鵬堅、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謝長廷、陳水扁、蘇貞昌、游錫( 方方土)等出任黨主席。其中,江鵬堅、黃信介已逝世,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已退黨。而正是這三位退黨者中,許信良、施明德與陳水扁有「不共戴天之仇」,或是因不滿陳水扁而憤而退黨,而且還成為「凡扁必反」的典型,或是退黨後發動了百萬人「紅衫潮」,從而動搖了陳水扁政權的根基。林義雄的退黨,也與在黨主席的「代理戰」中,欲勸退陳水扁代理人游錫( 方方土)不遂,憤而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翁金珠,掀起扁林路線之爭有關。另外,在仍留在黨內的歷任黨主席中,謝長廷與陳水扁之間的「瑜亮情結」自不待說,姚嘉文也與陳水扁之間有著某些過節。即使是現任主席蔡英文,在「總統」敗選後也曾在評近議進年民進黨連選連敗的原因時,對陳水扁多所批評。唯有一個游錫( 方方土),是陳水扁的「知音」。因此,即使是陳水扁也被聘為顧問,但讓「反扁英雄」們都以黨顧問名義與陳水扁一道列席中常會,說不好會在中常會內發起「批扁」鬥爭。如果在七月召開的民進黨第十三屆一次「全代會」選出的新一屆中常會,也是由「改革派」佔上風的話,或許多數中常委也會呼應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謝長廷等人的「批扁」鬥爭。

增設三位副主席,似也是「衝著」陳水扁、游錫( 方方土)而來。實際上,民進黨過去的二十多年歷史,在從江鵬堅到林義雄擔任主席期間,雖然沒有設副主席,但在黨內「派系共治」及「炮聲隆隆大民主」的風氣之下,是顯出中常會及中執會實行集體領導的民主氣度的,黨主席實際上只是合議制中的會議主持者,根據類似「民主集中制」的「少數服從多數」制度,執行黨的集體決議而已。但自陳水扁以「總統」身份兼任黨主席後,就變成了「家長制」、「一言堂」,甚至要解散派系,游錫( 方方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搞甚麼「排藍民調」,藉此排斥異己,收窄言路。而青壯派現在要建議增加三名副主席,顯然是要針對陳水扁「一言堂」的獨裁作風,並廣開言路,制約日後出現的「新陳水扁」。

建立黨職、公職分流制,也有針對陳水扁的影子。實際上,陳水扁提出的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總統」當然兼任黨主席的新制度,就破壞了黨內多年行之有效的「黨政分家」的傳統,也是對自己曾抨擊國民黨執政時的「以黨領政」的絕大諷刺。盡管說,青壯派提出的建立黨職、公職分流制,主要是出於避免「黨器私用」,防遏有人以黨職之便「球員兼裁判」,但在客觀上,也有鞭笞陳水扁「總統」兼黨主席之意。

明乎此,就可了解,為何青壯派中的中堅者段宜康、李文忠等人,並未參選連署了。實際上,據說這八項主張,段宜康、李文忠等人有份參與討論,甚至其中一些內容就是他倆最早提出來的。但可能是這八項建議的「暗中批扁」影子太深,為了避免扁系反彈,將之抨擊為「新潮流系」對陳水扁「鞭屍」,而增加獲「全代會」通過的困難,因而不參與連署,使八項主張得以站在「黨務改革」的高度,即使是「扁系」也難以找到反對的理由和正當性。當然,不排除「新系」是要施放煙幕彈,以從黨中央「淡出」來掩護派系再次轉入基層經營,以南部幾個由「新系」要角執政的縣市,如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台南縣等,作為「地方包圍中央」的「根據地」,紛紛進入這幾個縣市的政府任職,鍛煉自己的實踐才幹。因此可以推算,前「新潮」今後的「戰場」不在黨中央,而是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