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專家熱論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今後對台工作的主軸方針,也是中國國民黨的良好願望。隨著台海上空「雨過天晴」,具體落實這一方針和意願,會有哪些有利條件,還存在哪些不利因素?應有怎麼樣的創新手法和局面?這是不少出席第十七屆「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的兩岸尤其是大陸的學者專家們所關心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賀在其題為《淺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論斷》的論文中指出,「雨過天晴」後,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互釋善意,「法理台獨」高危期宣告結束,重新執政的國民黨調整兩岸政策,兩岸人民盼望和平穩定,早日實現統一;國際社會主張和平發展,美國希望維持台海現狀。這些因素決定兩岸關係必將能夠朝和平發展方向邁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彭付芝的《論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論文也指出,台灣新當局的大陸政策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一是在兩岸關係的政治層面要遵守現有的「一中憲法」,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二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促進兩岸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三是主張海峽兩岸「外交休兵」,使台灣在「務實」和「尊嚴」原則下,與大陸務實地協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另外,「總統」選舉的結果也表明,台灣民意的變化也有利於海峽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一是經濟與民生議題壓制住了意識形態議題;二是改善兩岸關係與促進「三通」成了正面訴求;三是台灣用意識形態綁架民意的做法失效。而且,中美關係和平穩定的態勢也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

但是,大家亦都清醒地認識到,「雨過天晴」後仍將會有陰雲來襲。天津台灣研究會秘書長邵寶明論文《新形勢下積極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我見》就指出,目前阻礙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還將長期存在:其一是島內執政高層的政治價值取向。在期待的未來八年執政期內,檢驗國民黨執政團隊政治趨向有兩塊重要試金石,一是「維持現狀」的政治路線在具體政策實施中,是更多地取向「不統」,還是更多地趨向「不獨」;二是在爭取「國際空間」上,是更多地取向突出台灣的主體地位,還是更多地取向參與國際活動,突出台灣同胞當家作主的精神。其二是民進黨的動向。民進黨還將會堅守「台獨黨綱」,推行漸進式「台獨」政策;民進黨的潛力和後續反彈力不可輕視;兩岸開放與「台灣主體性」的矛盾為民進黨提供了政治舞台,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矛盾為民進黨提供了議題空間,為民進黨捲土重來提供了土壤。其三是美國的台海政策。選後,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表面維持「一個中國」框架不變,但卻把台灣作為牽制大陸崛起的一個重要棋子,今後美國會將台灣與大陸的接近限制在其能夠容忍的範圍內,以「維持現狀」,不願中國真正統一,強調台灣問題「和平自願」解決,其基本的思路就是在台灣地區維持一種「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局面。這樣,美國可以讓台灣問題發揮最大的對華牽制效用,以維護美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金奕在題為《馬英九執政後的兩岸關係》論文中也指出,未來兩岸關係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機制,包括:其一、「台獨」勢力仍會想方設法阻擋兩岸關係的發展,甚至是將會以街頭運動的形式以小博大,以激烈的民粹運動對付國民黨。其二、馬英九的個人成長背景和選舉需要決定其兩岸政策的局限性,他的「中華民國」情結和「本土意識」可能會讓兩岸失去確立永久和平框架的機會,他的「反共意識」有可能消耗彼此的善意;馬團隊政績不佳有可能鄰低其兩岸政策的正當性。另外,國際因素也有可能會成為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

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流方向。河南海外聯誼會台澳處處長沈建華在其題為《淺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論文中指出,中共對台政策主導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胡錦濤關於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講話,凸顯了黨中央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信心和恆心,說明了黨中央的對台政策引導兩岸關係朝著有利於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迎合島內主流民意改善兩岸關係的強烈願望,為對兩岸同胞今後共同開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而大陸經濟發展也將帶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帶動了兩岸文化交流、民間交流,人員往來持續增加,兩岸經貿往來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成為帶動台灣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源泉,台商對大陸投資擴張趨勢也仍在繼續。更重要的是,國共兩黨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民黨已將「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正式列入黨的政綱,是對台灣民眾也是對兩岸同胞作出的承諾。「雨過天晴」後,作為兩岸執政黨最高領袖、最高級別的「胡吳會」展示了兩黨領導人就促進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善意和共識,意義深遠,必將載入兩黨、兩岸關係史冊。 面向未來,國共兩黨應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李賀在論文中認為,可循以下七個途徑,一是推動兩岸政治商談,兩會復談形成的溝通迅速、議題廣泛、內容深入、協商有效、交流頻繁、層級最高的兩岸協商新模式,必將為兩岸未來進行包括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解決兩岸政治定位等議題的政治商談奠定基礎。二是加深兩岸黨際交流,在「國共平台」的基礎上,未來在條件、時機成熟時,中國共產黨可能同民進黨等島內其他政黨建立類似黨際交流,在加深了解的基礎上消除誤解,建立互信。三是加強兩岸經貿交往。兩岸應繼續推動直接「三通」,繼續開展經貿論壇,建立更好的糾紛處理解決機制,加強兩岸金融監督合作,共同制定新的貿易準則,加強對向經貿交流,使兩岸早日形成互補互利、相互促進的局面,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關係之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為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四是擴大兩文化交往。五是完善兩岸法律框架。和平發展的前景需要有法治保障,現行憲法為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遏制「法理台獨」,加強兩岸經貿關係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任務,將其以法律形式具體化、規範化成為必要之舉。兩岸應首先各自著手制定完善相關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來規範兩岸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等行為,然後在條件成熟時共同制定部門法律、法規調整各項法律活動;最終形成由憲法《反分裂國家法》和其他涉台法律法規組成的全方位、立體化法律框架,真正現對台政策法制化。六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七是規劃台灣「國際空間」。

總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就如同廈門市台灣學會副會長陳守舉論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初探》所分析的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同胞所關心的其他議題將逐步觸及。盡管還會有波折,但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可望開啟,並將進入一個創新的階段。

(長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