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中聯辦人事異動談其有否超編之嫌 從香港中聯辦人事異動談其有否超編之嫌

瀏覽香港中聯辦的網頁得知,香港中聯辦高層最近有人事異動。原分別在香港中聯辦出任人事部長和副秘書長兼青年工作部長的黃光發、王志民,都獲內升為中聯辦副主任,但仍分別兼任原來的人事部長和副秘書長兼青年工作部部長的職務。可能是作為過渡性質安排,待分別任命了新的人事部長及副秘書長兼青年工作部長之後,他倆才專任中聯辦副主任。另外,鄭坤生則不再擔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

經此次人事異動後,除主任高杞仁外,香港中聯辦一共有王鳳超、彭清華、李剛、郭莉、周俊明、黎桂康、黃蘭發、王志民八位副主任。

由於在去年的中共「十七大」中,高杞仁未再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而由副主任彭清華「取而代之」,而且在今年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高杞仁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及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的規定,由於香港中聯辦的公開性質,是國務院代表機構(中聯辦主任、副主任也是由國務院任免),故高杞仁遲早都必須辭去中聯辦主任職務。現在,香港立法會選舉已經進行,高杞仁辭去香港中聯辦主任之職,按其前任姜恩柱的模式到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任職,並由彭清華「扶正」;另外,已超過任職年齡的第一副主任王鳳超退休,專任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的副主任,看來已經是「到時候」了。

實際上,黃蘭發、王志民升任副主任,正是為了填補高杞仁、王鳳超去職留下的空缺。只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現任者尚未退任之前,就先行填補,而不是在現任者退任留下空缺之後予以補缺,或是退任者免職之時同時任命。

倘此,香港中聯辦就仍將保持一正六副的格局。如果外傳的李剛副主任將上調中央的傳聞屬實,則將是一正五副。

即使如此,仍與現今內地的相關部門的人事編制制度,並不對稱。實際上,內地政治體制改革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精簡機構,減少副職人數。比如,在地方各級黨委方面,是一正兩副,無論是省委還是市委、縣委,均是如此。而在行政方面,國務院的各部會基本上是維持一正四副的格局。當然,在地方政府,無論是省政府還是市、縣政府政府,則仍是維持七至八人左右。

香港中聯辦的性質如果是如同公開宣佈的「中央政府派出機構」那樣,是作為國務院的一個部會的話,其現在的七位副主任,未來經調整後的可能五個副主任,都不符合「一正四副」的規定。倒是澳門中聯辦符合這一規定。

如果香港中聯辦的性質,是對內所稱的「中央香港工委」,亦即是中共中央的直屬機構,那無論是七個副主任,還是五個副主任,倘若是比照中央的其他直屬機構,都是屬於「超編」。如果是比照中共的各級地方黨委的「一正二副」編制,香港中聯辦的副主任即使是調減到五個,都已是「嚴重超編」了。

當然,倘若是比照內地地方的各級政府的編制,香港中聯辦的副主任即使是保持八人編制,也是「剛剛好」,沒有超編。但是,內地各級政府所要管理的事務,十分龐雜。各位副省長、副市長所分管的業務,千頭萬緒,包括發展改革、國有資產、財政、審計、稅務、糧食、人事、編制、監察、勞動、社會保險、統計、物價、法制、文史、檔案、農業、工業、交通、通訊、外貿、內貿、質量管理、食品藥品監督、安全生產、公安、司法、打私、民政、文化、衛生、計劃生育、民兵工作、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民族、宗教、婦女、少兒、科技、教育、金融、知識產權、城鄉建設、環保、國土資源、人民防空、工商管理、體育、口岸、旅遊、僑務、外事、對台、港澳事務……等。因此,各級政府的副行政首長設置六至八個編制員額,並不算多。而在港澳兩特區,這些行政工作都是屬於特區政府的職掌業務,亦即是港、澳中聯辦都無須揹起上述行政業務或相似行政業務的責任。這也就使人產生疑問:香港中聯辦是否有必要像內地的地方政府那樣,設置那麼多的副主任編制員額?

何況,在內地,各地省委、市委作為執政黨的地方分支機構,盡管是業務量並不少,而且還是實施直接而又實質性的領導、管理,其副職也只不過是兩人而已。

因此,香港中聯辦的六至八個副主任編制,似是有「超編」之嫌。即使是與自己相比的「直比」,回歸前的香港新華社,其副主任也沒有那麼多的編制名額。在當時,由於要與港英當局的「政改方案」作鬥爭,尚且是機構較為精簡;在香港回到祖國懷抱後,副主任編制卻不減反增,似是與政治體制改革的潮流,並不合拍。

當然,倘若因為香港是特區,中聯辦也必須「特事特辦」,配置較多的副主任編制名額,那又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