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選舉日期接近或將產生牽扯衝擊效應 雙選舉日期接近或將產生牽扯衝擊效應

香港回歸前夕,有人拍攝了一部名為《今年煙花特別多》的電影,描述當時香港社會政治狀況和小市民的心情。而現在,這個「今年煙花特別多」的景況,將轉移發生在澳門。但不是回歸前後的慶祝活動頻繁,而是今年既適逢建國六十周年和澳門回歸十周年的「雙慶年」,又是第三任特首選舉和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的「雙選舉年」。「雙慶」當然是煙花璀燦,「火樹銀花不夜天」。而「雙選舉」則是政壇和市面都熱鬧,眾聲喧嘩:選前遊走法律邊緣的社團餐宴,開懷暢飲,藉「慶祝」而造勢拉票;選後當選者的慶功宴,因適逢「雙慶」更是充滿節日的歡樂氣氛,變成了「三慶」。因此,以「今年煙花特別多」來形容今年澳門特區的社會氛圍,並不為過。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撇開「雙慶」是普天同慶,萬眾高歌,對澳門社會將產生整體的正面氣氛效應不提,那個「雙選舉」之間的時間過於接近,是否將會產生牽扯影響甚至是衝擊效應?尤其是在已經開始的第三任特首選舉中,出現了過去兩任特首選舉都從未有過的所謂「網上民情洶湧」的詭異現象,特首選舉的過程和結果,會否對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的直選部份產生影響衝擊?這是有必要分析研究一番的。

實際上,今年的「雙選舉」前夕,確實是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而且這「山雨山風」的源頭有點神秘詭異。第三任特首選舉尚未開始,網上民意就呈現了一股網民支持自己心目中的一位「可能參選人」,而否定另一位被視為「大熱門」的參選人的的境況,幾乎形成了「網上興論一面倒」。這當中,當然是有一些較能獨立思考並有獨特見解的網友,對特區政府近年來的各種工作失誤進行認真深刻的反思,因而對第三任特首的人選提出較為嚴苛的要求,這是愛澳門的負責任態度。但也有某些網友可能挾雜了其他的某些因素,如有一位心水清的資深網友就指出,那位早就在互聯網上熱捧某位「可能參選人」,並在崔世安宣讀《參選宣言》的記者會上「踢館」的一對年青男女,就是這位「可能參選人」的人,而坊間也有類似的傳說。當然,不排除也會有某些網友就是看不慣澳門目前的穩定局勢,非要把台灣以至是香港的一些劣性政治手法引進澳門、從而把澳門搗亂不可。而且,還要藉著把支持崔世安的網友打成「打手」,而人為地製造分裂對立,促成「兩大陣營」的既成事實,日後就可藉此發展政黨政治,製造長期混亂。

然而,由於按「澳門基本法‧附件一」及《行政長官選舉法》規定,到目前為止,特首選舉仍是被某些網友形容為「小圈子選舉」的間接選舉,而三百名選委會委員大多也是其既有立場較為堅定,不會受外間與論影響。因此,那些所謂「網上民意」的言論,將不會對第三任特首選舉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卻極有可能對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的直選部份產生間接的影響以至是直接的衝擊。或許,這正是某些人「提前佈局」的「延身戰術」所要求的目的?

實際上,立法會選舉因有十二名議員是由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產生,而按照經驗,直選結果受民意的影響甚大,尤其是有經驗的參選者,會充分利用「展己之長,擊人之短;護己之虛,解人之打」參選策略,製造和操控利用民意,往往能有意外所獲。因此,在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時,某些參選團體必然會利用「網上民意」,作為進行組織動員和批判其對手的有力工具。而利用今年在立法會選舉之前恰好有一個特首選舉,就正好將這個策略向前延伸,使之能充分發酵,在立法會選舉中發揮「迭加效應」。尤其是第三任特首選舉是在七月二十六日進行,而第四屆立法會選舉的競選活動則是在此後一個多月後的九月五日至十八日進行,投票日期則是特首選舉後不到兩個月的九月二十日,其牽扯衝擊作為就將會更加重迭累加。

比如,很可能會被「網上民意」操弄為「以手中選票對未來特首作出制衡」,亦即是呼籲選民選擇「反對派」參選團隊,以求在立法會中對特首和「建制派」作出「制衡」。又如,拋出所謂「鐘擺理論」,聲稱既然「A勢力」在特首選舉中獲勝,那麼,立法會勝選的「鐘擺」就應向「B勢力」擺去,以求「平衡」。倘此,凡是在特首選舉過程中受到「網上民意」批判指責的群體,如甚麼「商人家族集團」、「既得利益集團」、「泛管治聯盟」等等,若其參選團體掉以輕心,不作輿論的準備和努力,尤其是未能吸取教訓,雖由網上的單方「民意」流傳,不作「展己之長,護己之虛」式的心理戰,或許將會吃虧。而那些曾公開表態支持曾被視為特首選舉中的另一「可能參選人」的候選人,很有機會坐享這種情緒化的「民意成果」。

當然,「網上民意」並非是民意的全部,更非是主流民意。問題是那些似是而非,甚至是混淆黑白的「網上民意」,懂得操弄情緒也具有一定的煽動性,因而是能量不小,蠱惑力較大。而那些自以為勤勤懇懇為選民服務就可得人心的老實人,往往吃虧就在這裡--不懂得充分利用虛擬民意,因而有可能會形成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從而形成四年來的辛勤工作,竟被幾句「網語」輕易打敗的「不對稱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