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總體規劃有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橫琴總體規劃有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之後,除了新華社當日的報導作了簡單扼要的介紹之外,一直沒有公佈該「規劃」的詳盡內容。昨日,作為中共珠海市委機關報的《珠海特區報》和《珠江晚報》,分別刊文報導了該「規劃」的部分主要內容,使人得以管中窺豹,得知「規劃」對橫琴發展的定位及方向、內容。

據報導,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二零零五年九月指示橫琴開發要「謀後而動」後,廣東省政府開始組織編制《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加快橫琴開發,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二零零九年六月,幾經修編的「規劃」被上報國務院,並於六月二十四日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

「規劃」為橫琴開發設定了如下的幾個定位:一是「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二是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三是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臺。推進橫琴開發,有利於構建粵港澳緊密合作新載體,為珠三角地區 「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創造經驗。橫琴作為粵港澳緊密合作的新載體,可充分發揮三地在人才、技術、市場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區域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大量集聚和高效流動,形成新的政策優勢和體制創新優勢,進而促進發展模式創新,為珠三角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科學發展模式進行試驗和提供示範。

按照「規劃」,橫琴的產業發展方向,一是建設粵港澳地區的區域性商務服務基地。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及資訊中心的地位,拓展澳門作為國際性商貿平臺的帶動效應,鼓勵港澳的商務服務優勢向橫琴拓展,重點發展資訊服務、外包服務、商業貿易等產業,將橫琴建設成為珠江口西岸地區率先承接港澳服務功能的區域性商務服務基地,為珠江口西岸地區及廣大內陸地區提供錯位發展的服務方式。二是建設與港澳配套的世界級旅遊度假基地。利用香港、澳門對國際高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結合橫琴海島型生態景觀的資源優勢發展休閒度假產業,將橫琴打造成為與港澳配套的世界級休閒旅遊勝地;發展高品質度假旅遊項目,把粵港澳特色旅遊資源串聯成「一程多站」的旅遊線路,開闢旅遊共同市場,增強澳門旅遊業對珠江口西岸地區的輻射力。三是建設珠江口西岸的區域性科教研發平臺。依託港澳科技教育資源優勢和內地人力資源優勢,加強粵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重點發展研發設計、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等產業,將橫琴建設成為服務港澳、服務全國的區域創新平臺,促進澳門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四是建設融合港澳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充分利用珠海現有的高校資源及珠海軟體園、珠海航空產業園的技術支撐及珠三角的技術力量,依託國內的市場需求,吸引港澳及珠三角的知識密集型製造業到橫琴擴大生產,重點發展「CEPA」協議中原產於港澳,享受免稅政策的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及環保技術、航空製造等產業,把橫琴打造成為珠江口西岸地區融合港澳優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支援澳門發展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工業,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區的產品附加值。

按照上述定位論述,過去最被澳門人所詬病的「泛珠三角合作發展橫琴」,已被拋棄;而澳門人最為熱盼的粵澳或珠澳合作開發橫琴,也未被接納。而是「粵港澳緊密合作開發橫琴」。這個定位,顯然是源於「規劃」中的「目前西岸地區集聚水平不高,缺乏發展龍頭,珠海和澳門的經濟總量和幅射能力,與帶動西岸地區發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的判斷。因此,必須要引進香港這個「大水喉」。這怨不了人,只能怨澳門自己「不爭氣」。實際上,既然澳門自己的經濟實力不足,也就不能扮演「自己幹不了,又不願讓別人來幹」的「假洋鬼子」角色。至於曾有人提出的「租借」甚至是「兼併」橫琴之說,已因「規劃」的確定而告徹底無望。不過,總算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授權澳門特區對澳大橫琴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實際租借了橫琴的一點九二六平方公里土地,只佔整個橫琴島總面積的百分之一,「都好過冇」。至於作為「粵澳橫琴合作區」的餘下約四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否也以「租借」方式開發,仍是未知之數。但從「合作區」的表述看,應是屬於粵澳聯合開發,而非澳門租借並獨自開發、使用、管理。

「規劃」的另一個特點,是緊扣國家「十一‧五規劃」、《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CEPA」,以利於構建粵港澳緊密合作新載體,為珠三角地區「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創造經驗,及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維護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並最終建成「珠澳國際都會區」,促進珠海與澳門的同城化。既此,「規劃」所述的「創新通關模式」,「大力推進通關制度創新」,「為港澳人員在橫琴就業、居住和自由往來提供便利」,似是為橫琴作為擴大了的珠澳經濟特區中的「特區」,提供了註腳。說不好,橫琴將會成為未來實踐「放開一線,收緊二線」的實驗區。在此情況下,澳門雖然租借不成橫琴,但橫琴實際上已為澳門所用,當可適度解決澳門土地資源有限和勞動力相對短缺、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