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當然中常委更有利於行政立法溝通協調

國民黨中央計劃翻修「黨章」,大幅增加指定中常委名額的消息,引發「利益攸關」的身兼中常委的黨籍「立委」的關注。這也難怪,去年改選的中常委(按:中常委任期為一年,亦即每年都要改選),「立法院」系統幾乎壟斷了票選中常委的全部名額。如果增加指定中常委名額,那就意味著將相應地減少票選中常委的名額,尤其是昨日更有消息傳出說,票選中常委並不是日前所傳的增加至二分之一,而是大幅增至四分之三,這就意味著票選中常委只剩下不到十個名額,令到「立法院」系統將會一下子損失二十來人,因而引發了「立法院」系統的普遍關注。

為此,一些身兼中常委的黨籍「立委」昨日就藉出席中常會之機,提出強烈質疑,並紛紛詢問未來可能的走向。他們指出,如果指定中常委席次太多,恐怕將會造成民意與黨意脫節,因而主張不應有太多指定中常委,而且政務官也應下來一齊參選中常委。但也有人擔心,如果政務官也參選,會因行政資源而佔盡便。亦有人提出建議,中常委可按比例作分配,然後讓行政、立法、婦女、青年、工商代表等各類團體在所屬的領域裡自行競選。

對此,吳伯雄主席作出了解釋,指出馬英九在競選黨主席政見中提到中常會應發揮溝通平台的功能,達到行政、立法充分溝通,因此增加若干指定中常委是合理的。但媒體報導指定中常委可能會超過四分之三,這部份應該只是學者的意見,國民黨不至於走回頭路。吳伯雄還強調,黨章修正案一定要經過出席全會三分之二以上的黨代表同意,才能通過,因此在研擬黨章修正的階段,也會十分嚴謹,何況黨章修正案到現在都還沒提出來。而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建榮昨日也表示,國民黨中央直到目前都還未看到相關的黨章修正的提案,黨中央由副主席林豐正召集的黨章研修小組也還未開過會。因此,所謂「指定中常委超過四分之三」的方案,絕對不是黨章研修小組的主張。

由此可見,大幅增加指定中常委名額,只是一些學者的意見。但不排除這些「學者意見」,是「奉命放風」之作,用意是試探黨內外尤其是現任中常委的反應。否則,作為崇尚思想自由的學者,是不會自己想出那麼一個重走回頭路,甚至比兩蔣父子及李登輝時代更為專制的餿主意的。畢竟,李登輝時期及此前的《中國國民黨黨章》,規定「中央常務委員會置常務委員三十一人,由主席依職務需要指派十至十五人為常務委員,餘由中央委員會委員互相票選之」,即使是很保守了但指定中常委也沒有過半。如今卻放出「指定中常委名額超過四分之三」的試探氣球,難免會令人質疑國民黨的改革是走回頭路,越走越保守,越走越僵化。

不過,即使是馬英九或其他甚麼的權威人物確有大幅增加指定中常委以至是增加到四分之三比例的設想,也肯定是趕不及這次中常委選舉,亦即根本無法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實施。這是因為,按照《中國國民黨黨章》第十九條規定,修改黨章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而且還是全國代表大會的第一項職權。因此,修改黨章必須在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為之。而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定於九月十二日召開,但中常委選舉卻是在九月六日進行。也就是說,九月六日進行的第十八屆第一任中常委選舉,仍然適用於「黨章」第二十二條「中央常務委員會置常務委員三十九人,由下列人員組成之:一、選任常務委員三十二人,由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從中央委員中票選之。二、指定常務委員七人,由主席指定本黨籍政務官同志五人、本黨青年團總團長及本黨全國青年工作總會總會長擔任」的規定,亦即是仍經由選舉產生三十二名票選中常委。因此,即使「十八全」通過新修訂的增加票選中常委名額的黨章,也只能是到在明年七月進行的第十八屆第二任中常委選舉才能適用得上。馬英九「中常會應發揮溝通平台的功能」的設想的落實,還得再等一年。但在此時,他的「總統」任期已經過半。

其實,指定中常委的名額大幅增加,確實是將會予黨內外「重走老路」之感,不符合國民黨已轉型為「民主政黨」的要求。實際上,依政治學的理論主張,與「民主政黨」相對應的,除了是本欄昨日所述的「革命政黨」之外,還有 「極權政黨」。其中「革命政黨」是指奪取政權的手段而言,而「極權政黨」則是專指黨務運作而言。「極權政黨」是指政黨的最後和最高權力,操之於黨魁一人或少數人的手中,而其他黨員大眾甚至各級組織,均為其命令服從的工具。在各方壓力之下,一九九三年中國國民黨「十四全」修改「黨章」增列了黨的決策「經民主程序決定」; 連戰當家後,又大幅刪減指定中常委的名額,都是為了將的黨自己從「極權政黨」向「民主政黨」轉型。但現在卻又立意要大幅增加指定中常委,確實難免予人「重走回頭路」,走向「民主政黨」的反面的想象。

其實,如要讓中常會發揮溝通平台的功能,不妨參考民進黨的一些做法,即黨在執政時,「總統」、黨籍「立法院長」及黨團總召集人、「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等均列為「當然中常委」,更顯法制化。因是由與執政相關的重要職務出任法定的中常委,就沒有「指定中常委」那樣,會受到主席個人好惡影響而指定政務官出任中常委的弊端。這除了可更有效地溝通行政、立法關係之外,更可避免黨內派系山頭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