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政治內容兩岸交流會否形成輿論加力?

近期台灣的涉陸各領域將會很熱鬧。與過去兩岸各領域的交流是台灣的經貿和學術團體川流不息地前往大陸參訪或出席研討會相反,今回輪到大陸方面「主動出擊」,陸續派團到台灣參與各項交流活動。尤其是被台灣媒體形容為「史無前例的重量級的代表團」、由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擔任團長,有外交、軍事領域高級人員參與的代表團,將參與下周末由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及被邀請單位——中國國民黨稱為「第一位登台省委書記」的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將於下周一抵台灣參訪,最為令人觸目。

梁保華赴台參訪的內容,甚為豐富,並用了大量的「綠葉」來陪襯他的這朵「紅花」,包括江蘇下屬各市的書記或市長等主要官員也隨同前往,僅代表團成員就超過一千名,規模之大和層級之高都創下紀錄,還將有十餘個經貿代表團陪隨梁保華赴台洽談採購,採購金額預計多達數十億美元。另外,江蘇省各旅行社還將組織四千多人的大小旅遊團前往台灣,為梁書記「助慶」。其中採購團一項,就令人遐想連翩。這是因為,此前的採購團,中央級的是由大陸海洽會主持及率領,地方性的則由政府官員如省長、自治區主席等率領,但江蘇省卻是由並不直接主管經貿事務的省委書記率領,即使是「順道而為之」,也充滿了政治意涵,有別於馬英九的「先經濟後政治」安排,大有政治與經貿齊頭並進之意。

尤其是當進一步聯想到,江蘇省的省會南京曾是中華民國的首都,還有被國民黨人視為「國父」的孫中山先生的陵寢,當年蔣介石時刻不忘「反攻大陸」時,仍想「還都南京」,因而忽略了台北市的建設;而在大陸方面,在「保密局」破獲了中共台灣省工委案,拘捕了省工委書記蔡孝乾後,華東局一度計劃派遣到台灣接任省工委書記,但因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而未能履任的彭沖,後來長期擔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這些歷史淵藪糾集在一起,令到人們對梁保華這次訪台的「背景」和「任務」,有某種奇異的感覺,並對一直並不忘情於「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國民黨諸位大老及副秘書長張榮恭等人作出的這個邀請的用意,倍感好奇。尤其是梁保華將會被安排拜訪極力主張盡早啟動兩岸政治協商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真使人產生國民黨內的進取人士要藉此向馬英九「敲邊鼓」的感覺。

鄭必堅率團前往台灣出席「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就更使人感到台灣的一些政治意涵度較高的學術或智庫機構,借助大陸極高層次要的外交、軍事涉台智囊赴台就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各領域展開意見交換及探討之力,在台灣制造「輿論壓力」,促使馬政府必須正視兩岸政治協商的「用意」。因為這個團及這個研討會,套句港澳廣告用語,確實是「點止研討會咁簡單」。實際上,與會者不但層級高,而且職務敏感。比如,團長鄭必堅曾任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政治秘書,並曾主持或參與了多部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的撰寫工作。胡錦濤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時,他是實際主持工作的常務副校長,因而被人們普遍視為是中共的重量級核心智庫成員及重要涉台幕僚。汪道涵逝世後,一度曾傳說他將接任海協會長。團員中的吳建民曾任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翻譯及外交部發言人,以及駐法國、瑞士、荷蘭大使,現任中國外交學院院長;李振崗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李際均則曾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及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會長。另外,還有國台辦研究局長黃文濤、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院所長余克禮等重要涉台智庫成員。而「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議題,將就兩岸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各項事務進行深入研討。由此,有媒體分析,這個研討會將會談及台灣的國際空間、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等敏感議題,所做成的結論將會提供給兩岸官方參考。盡管「陸委會」官員聲稱,這是兩岸常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尚未涉及任何政府授權或委托研究項目,但媒體卻普遍認為,這個研討會將促成兩岸正式啟動「外交」、軍事「二軌」對話,並以「二軌」來督促、帶動「一軌」。

這確是一個令人感到興趣的問題。不管國民黨邀請梁保華訪台,及「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舉辦一個這麼高層次的研討會,是一項單純的交流活動,還是另有用意,在客觀上都將會形成「掀起政治交流熱」和促成「政治與經貿並駕齊驅」的局面。實際上,第二次「政黨輪替」後,雖是由已與中共達成「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識」的國民黨掌權,但當權者馬英九可能顧慮到二零一二年爭取連任的問題,也可能是像南方朔所言那樣,馬英九仍然停留在當年「泠戰」及「聯美抗中」的思維上,以「不統不獨不武」來阻滯兩岸政治談判,迴避正面回應北京的政治對話呼籲,完全忘記了「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的「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的歷史重任。不但是大陸方面頗不耐煩,就是在國民黨內,也有不少人心急焦慮。因此,還是在吳伯雄任主席時就已作出的這個邀訪決定,及「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策劃的這個頗為特殊的研討會,也就難免令人浮想連翩躚。

不管怎樣,如果含政治內容兩岸各領域交流能繼續發展下去,必將會在台灣形成一種濃厚的政治氛圍,對馬政府構成應當進行兩岸政治協商的輿論壓力,這就是「輿論先行」的道理。也使台灣民眾不知不覺間接受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是兩岸政治協商並成為主流民意。就此而言,對此客觀效果,我們是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