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內對台灣拯救隊放行

在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兩周年祭的前夕,青海玉樹又發生了「四•一四」大地震。本來,當地人口稀疏,發生地震時又是上學前的時間,並沒有集中在教室內,應是人員尤其是學童的罹難率不會太高。但由於震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建築物的結構較為簡陋,且并無抗震度的意識要求,故大多數建築物都抵受不住強烈的地震而倒塌了,因而造成了六百多人死亡,逾萬人受傷的嚴重人員傷亡損失。

經受了汶川大地震及救災鬥爭的教訓及考驗,這次政府民間的救災反應都可說是「第一時間」的。不但是軍警救災隊伍是第一時間前赴災區緊急搶救,而且多家航空公司也是「第一時間」緊急動員運載拯救隊員和救災物資前往災區。正在外國訪問的胡錦濤主席提前返國指揮救災,溫家寶總理也趕到現場就地指揮,並指示首先應拯救人員,回良玉副總理也是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履行救災總指揮的職責。

相對於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條件,玉樹雖處青藏高原,但地勢卻相對平緩,進入災區的交通條件較佳,不像汶川是處於崇山峻嶺之間,路道橋樑倒塌,進入災區不易,故各路搶救隊伍都能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但玉樹救災也有其不利之處。其一當地既然是青藏高原,地勢也就較高,氧氣較為稀薄,已導致部分救援人員以至是拯救犬出現高原反應。其二玉樹是藏族自治州,當地藏民較多,幾位活佛的故鄉,有部分藏民受達賴喇嘛的影響較深,可能會向政府提出要求讓達賴喇嘛返國為他們祈福的訴求。

這次救災,雖說是吸取了汶川救災的教訓,許多救援隊伍都能搶在「黃金七十二小時」之內趕往災區,因而在拯救過程中,搶救出來的生還者的比例,遠高於遇難者的遺體。但有一點讓人感到困惑的是,在同意或邀請台灣拯救隊前赴災區參與搶救方面,仍如汶川地震發生時一樣,遲遲未能作出決定,以致有可能會使臺灣拯救隊錯過「黃金七十二小時」。--到本文執筆時,距離「黃金七十二小時」結束的十七日上午七時許,只剩下一半時間了,而且在深夜也沒有飛機航班可以搭載拯救隊員前往災區。即使今天一大早能決定「放行」,臺灣拯救隊以最快的四小時準備時間啟程,去到災區也就差不多剛滿七十二小時了。

實際上,兩年前汶川地震發生時,馬英九雖然已經當選但還未就職,沒權下令臺灣當局發揮人道主義和同胞愛參與拯救,就運用自己曾擔任八年臺北市長的人脈資源,影響由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政府,決定派出擁有「九二一」地震豐富拯救經驗的前副市長歐晉德率團前往汶川拯救。但由於「放行」的決定作出過遲,再加上進入災區的道路中斷,致使臺灣拯救隊抵達災區並展開拯救工作後,已錯過了「黃金七十二小時」的最佳時機。故此,臺灣拯救隊只能是在廢墟中尋找挖掘遇難者到遺體,而不是搶救生還者。對此,歐晉德和拯救隊員們都深感遺憾,因為這次拯救行動,「創造」了這支南征北戰屢建功勛的拯救隊的「拯救生還率最低」的「紀錄」。

事後有台灣媒體揣測,北京有關部門遲遲未同意台灣以及國際拯救隊前往災區參加搶救,是因為災區正好是大陸(中國)核武器生產的基地及儲存庫的所在地區,在核武器工廠和倉庫也受災損壞的情況下,如果讓台灣及外國的拯救隊進入災區,擔心會泄露大陸(中國)核武器生產、儲藏的秘密。

如果這個揣測屬實,尚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玉樹呢?是否也是因為青海省就是原子城和核試驗場所在地而有所顧忌呢?其實,原子城核工廠早已關閉,並已被辟為旅遊區開放;而中國也早已停止了地面和大氣核試驗,再加上玉樹距離原子城和羅布泊甚遠,根本就沒有所謂「泄密」問題。

台灣方面得悉玉樹發生地震後,反應是頗為積極的。不但是台灣各界人士高度關注,以各種方式表達關心、慰問和支持,充分體現了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而且馬英九當即指示「內政部」、「陸委會」等相關單位,除向死傷者致哀外,並表明愿提供各項協助。吳敦義特別發出「新聞稿」表達對玉樹地震所造成的傷亡與災害表達關心、慰問之意,並強調愿視需要提供各項援助,還指示各相關部門注意災情發展。這則「新聞稿」被置放於「行政院」網頁首頁最醒目的地方,代表馬政府的高度重視。「內政部長」江宜樺則指出,「消防署」在得知地震訊息的第一時間,已經準備好救援團隊,目前有二十三人可以在接到命令後的四個小時內出發前往。現在就等海基會傳達訊息,如果大陸回覆需要救援,救援隊就可以立即出發前往,如果還不需要,也會保持隨時可以支援的狀況。江宜樺還指出,「消防署」每個月都有各縣市輪流執勤,隨時都可以進行國際性的救援,這個月由新竹縣政府負責,據他的了解,目前有二十三人可以隨時在接到命令後,四個小時內就可以前往出發。江宜樺又表示,他已經向馬英九報告,馬指示由「陸委會」透過海基會向大陸徵詢是否有此需要,如果海基會的訊息傳回是肯定的話,救援隊就會立即安排前往。「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也表示,台灣方面組織的搜救隊隨時在待命中,只要接獲大陸方面提出需求,可以在四個小時內出發。儘管大陸海協會來函表示目前救援力量已經充足,不過台灣搜救隊隨時在待命當中。據他的瞭解,搜救隊光是器材就重達三十噸,如果要赴青海災區的話,計劃由成都進去。劉德勳表示,四川汶川大地震後,台灣搜救隊就是搭乘包機前往災區救援的。除了救難隊之外,根據過去經驗,台灣方面也會有捐款和救援物資。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華東發生大水災之前,由於剛發生了「北京風波」,台灣社會對大陸政局頗多誤解。但一場華東水大災,卻意外地喚醒了台灣民眾的骨肉情、同胞愛,從工商巨賈到普羅大眾,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力投入支援大陸災民抗災救災,重建家園。也正是在這股極為有利於兩岸關係前景的利好氛圍中,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進行了頻繁接觸,並在此基礎上舉行了「汪辜會談」,簽署了四項協議,實現了兩岸關係史的零的突破。兩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臺灣居民的熱情捐輸和拯救隊的參與搶救,也為一個月後的恢復兩岸談判創造了良好氣氛。當然,臺灣,大陸官民援助臺灣「八八水災」,也使臺灣居民感到了同胞愛。

希望這次能吸取四川汶川地震的教訓,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內亦即明早七時之前,能作出「放行」的決定,讓台灣拯救隊趕赴現場參加拯救,以利於進一步凝結兩岸同胞的骨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