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民意支持度止跌回升應對前景樂觀

在馬英九就職兩周年前夕,台灣各類民調機構都對馬英九施政滿意度和民意支持度進行民意調查。結果是大多數民調結果都指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和民意支持度都明顯上升,不但是從以往的「穀底」中爬了起來,而且滿意度和支持度均已超越不滿意度和不支援度。受此影響,對馬英九二零一二年能成功連任的看好度,也顯著上升。就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自己也透露,民進黨黨內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八十六的泛綠支持者,同意在不預設前提下,與中國大陸對話。這也反映出在馬英九大陸政策的張力和迫力之下,連泛綠支持者也不反對兩岸交流和對話。

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許多人都將「首功」歸於馬英九在「雙英辯」中的表現。實際上,盡管馬英九在「雙英辯」中並非無懈可擊,他所提出的論據也並非十分完美,但卻使不少人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這不單止是反映在「木訥不靈活」的馬英九竟然辯贏了口才了得、反應靈敏的蔡英文這一事實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馬英九拋棄了過去兩年來為了要把謝長廷所擁有的那五百多萬票都拿過來,要做「全民總統」而老是討好泛綠、「藍綠通吃」的做法,不怕「賣台」、「傾中」的指責,棄自己的辯才不如蔡英文的弱點而不顧,敢於與蔡英文辯論,而且還亮出了為了振興台灣經濟,一定要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的堅定態度,一掃懦弱的形象。這給支持者極大的激勵和鼓舞,使到在「總統」選舉中,衝著他「兩岸共同市場」構想而投他一票的選民,恢復了對他的信心和信賴,曾經漸行漸遠的藍營支持者在迅速回流。因此應當說,「雙英辯」應是馬英九民意止跌回升的重要轉折點。

實際上,前一段時間筆者在台期間,就聽到一些媒體朋友分析,馬英九之所以一反過去避與蔡英文辯論的態度,放下「總統」與民間團體(政黨)負責人辯論「不對等」、自己口才不如蔡英文等顧慮,主動要與蔡英文就「ECFA」進行辯論,除了是要出於要洗刷民進黨潑向「ECFA」的污水,以俾「ECFA」能在較為順遂的氛圍中洽商及簽署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馬英九已覺察到,他的滿意度和支持度已跌至谷底,即使是在「雙英辯」中口才不如人,也不會再跌下去了;但由於真理在手,再加上如準備得好,說不好還能透過辯論使自己的滿意度借機反彈。而實踐證明,馬英九的這個研判是極為準確的。

當然,「雙英辯」還只是是馬英九民調止跌回升的「槓桿」因素。其實在這半年來,馬英九的許多施政措施,逐步恢復了人們的信心。其一是藉著「八八水災」危機處理進行「內閣」調整,撤下學者型的劉兆玄,換上曾多次參加選戰,也做過多年地方官,熟悉民意的吳敦義。吳「內閣」對民意的瞭解和回應,以及對政策的執行力明顯好於劉「內閣」,改變了行政效率低、忽視民眾感受等不良印象。吳敦義上任後實施以民眾生活為核心的經濟政策「庶民經濟行動方案」,針對島內票選出的「十大民怨」提出六十四項措施;并建立民情反應機制,由「府」、「院」、党三大秘書長組成專門協調機構,搭建起從地方基層到民意代表再到「中央」的民情溝通管道,在各項施政問題上充分顧及民眾感受,使馬政府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更重視順應民意;同時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加快和行政效率明顯提高。吳「內閣」一系列積極作為得到多數社會輿論的肯定,這就構成了馬英九民調回升的民心因素。

不可忽略的是,中國大陸對台灣民眾頻送大禮,促使台灣地區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表現良好,令到臺灣民眾信服了馬英九當初的競選諾言及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也是馬英九民調止跌回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馬英九上任後恢復兩岸協商,連續進行了四次「陳江會」并簽署了十二項協議和達成一項共識。根據這些協議和共識,兩岸經貿、人員交流取得重大突破。馬英九積極鬆綁兩岸經貿政策,兩岸兩會諸多協議具體落實,陸客入台,兩岸全面、雙向、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對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的正常化,以及兩岸民眾在交往中增進瞭解、消除敵意、促進融合,從而保障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更是促使了臺灣經濟景氣回暖。台灣「主計署」最新預測今年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七二,失業率則可望降到百分之五以下。通過「ECFA」辯論,人們對「ECFA」簽署後臺灣經濟的好轉更充滿信心。再加上國際經濟景氣也在回升,也成為台灣經濟景氣上升的重要因素。這就使國民黨擺脫了重新執政後初期最為人詬病的經濟不景氣等困境。再加上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使臺海局勢從民進黨執政時的極度緊繃,扭轉為今日的和緩,堪稱為兩岸分治六十年來最安全最平順之時,也使民眾免除了戰爭的恐懼。生活品質提高,心情安穩,當然也就使馬英九的滿意度提升了。

其實,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四場地方性小型選舉中,表面上是民進贏了,但實質上民進黨的得票率並沒有上升,只是保持著其基本盤而已。國民黨的失利,更是由兩方面因素構成,其一是地方勢力分裂,扯薄了選票;其二是部分泛藍民眾抱有「要給馬英九一個教訓」的心理,拒絕出來投票而已。而民進黨一味搞街頭抗爭、「立院」暴力,而且黨內利益爭奪加劇,內部權力的爭奪開始壓倒團結對外的努力,使民眾在民進黨身上看不到未來和希望。現在,馬英九的施政作為,已使民眾感受到了其為民眾謀福祉的誠意。再加上二零一二是關係到泛藍民眾是否「再受二茬罪」問題的政權保衛戰,而且也不涉地方派系利益之爭,應是不會再出現去年底補選的情況。因此,應對「二零一二」的前景抱有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