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些思考(上) 關於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些思考(上)

「胡連會」提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已經整整五年,以海峽兩會恢復協商為標誌的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也已整整兩年。在這短短幾年間,兩岸之間已在認同「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並已形成以增進兩岸民眾福祉為根本目標,通過平等協商處理、解決兩岸關係的各種問題的共識,從而使兩岸關系出現了歷史性的大突破,兩岸間將近六十年的隔絕已經被全面打破,實現了兩岸雙向、直接的交流交往。值得重視的是,台灣人心思變,出現了要求改變維持現狀的政治訴求,將對繼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如何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機遇,客觀、全面地把握好台灣局勢和兩岸關系的形勢,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深化,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本人僅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以下幾個思考方向,向在座的專業研究專家學者前輩討教。

一、推動擴大統一戰線,做好民進黨人的工作。自從「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表後,兩岸黨際交流如火如荼地開展,從而推動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大步向前,成果有目共睹,值得大書特書。但遺憾的是,直到如今,出於種種眾所周知的主客觀原因,參與兩岸黨際交流的臺灣政黨,僅是以泛藍三黨為主,其他政黨尤其是泛綠政黨,仍然徘徊或排拒在兩岸黨際交流的大洪流之外。而民進黨擁有三成多的選民基本盤,如此長期下去,不利於最大程度地團結臺灣人民共赴兩岸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而且,即使是有個別的民進黨人以個人名義訪問大陸,除了陳菊、蘇治芬等少數人之外,也是北部的多,南部的少;有的人經常來,有的人卻從未來過。在民進黨、台聯黨仍未廢除「臺獨黨綱」之前,亦即仍未具備條件與之開展兩岸黨際交流的情況下,如何認真落實胡錦濤、賈慶林等中央領導人有關與民進黨人打交道的系列指示,透過積極而又審慎地邀請民進黨以至臺聯黨人前來大陸訪問,做好對他們的轉化工作,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使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並為之努力,還應把胡錦濤總書記在經濟改革領域「繼續解放思想」的主張,延伸到對臺事務上來,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一些框框條條。

馬英九在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曾有過「藍綠痛吃」的想法和作為,結果引發軒然大波。現在回頭看,馬英九雖然在在戰術運用上確實是有可議之處,但在戰略上馬英九卻是對頭的。因為在實行直接民主制度的台灣地區,重大政策只有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和支持,才有可能得以順利落實貫徹,這就凸顯了爭取和團結大多數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然連代表臺灣地區官僚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以及部分工農階級利益的馬英九,都懂得團結大多數,那麼,作為代表包括廣大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及其具體工作部,就更應充分運用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的統戰策略和成功實踐做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聯合「淺綠」等次要敵人,打擊一小撮頑固不化的「台獨」原教旨主義者,做好民進黨內一些並不反對兩岸交流以至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人的工作,透過他們去影響其他的民進黨人。

對此,我們必須注意到並緊緊抓住目前的一些有利時機,就是一方面一些老「台獨」將抵擋不住生老病死的大自然規律,而「天王」們也將因年齡等因素逐漸淡出政治舞臺,民進黨要與大陸進行交流,將會減少來自黨內的阻力;而今後將會佔據民進黨政治舞臺的黨人,將會是一批「台獨」意識不強,不反對兩岸交流,但仍將會堅持「台灣主體論」的年青一代;另一方面蔡英文在黨內一些年青骨幹尤其是前「新潮流」中的年青人的推動下,有意將兩岸交流寫進《十年政綱》中。尤其是蔡英文在參選並爭取連任黨主席的「參選政見」,在兩岸關系方面顯得較為有誠意,而且政治取向較為理性。其「以主權獨立及對等尊嚴為原則,發展和平穩定的中國政策」的主張,雖然是源自於《台灣前途決議文》,但卻又超逾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增加了「發展和平穩定的中國政策」的新元素;雖然其基點仍是「特殊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但畢竟還是願意趨向「和平發展」的大潮流。這有可能就是蔡英文的《十年政綱》的主調,與她近來所說的「在不預設前提之下,不排除與大陸對話進行實質性對話」一脈相承。既要突破不與北京交往的自設藩籬,又沒有超逾民進黨堅持「臺獨黨綱」的政治底線。這是繼許信良之後,又一次出現了民進黨的主席有意發展兩岸關係的有利契機,而且更難得的是,這一主張並沒有受到黨內的強烈反彈,蔡英文反而獲得了百分之九十點二九的極高得票率,這似乎折射了民進黨人正在思變,不能因蔡英文的「前提論」而錯失爭取民進黨人以至蔡英文的良機。

實際上,「台獨」基本教義派大多是曾接受過日治時期皇民教育的人,因而年齡都已偏大,難以逃脫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因而其在黨內的影響將會逐漸消減。而與之相對比,年青一代的黨員正逐漸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主流。這些年青人並未受過皇民教育,相反其中不少人曾出洋留學,了解國際形勢,知道世界各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基本態度,甚至還與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有過接觸。因此,他們的「台獨」理念並不濃厚,並希望能在維護「台灣主體定位」的前提下,不排斥與大陸交往交流。甚至其中還有一部份人認為,日後只要多數台灣人願意與大陸統一,他們也將會接受這一事實,尊重和服從主流民意。

而近年兩岸和平發展的潮流趨勢,也對部分民進黨人發生了衝擊效應。尤其是大陸的崛起發展,北京的「送大禮」攻勢,都看在他們的眼中,也使他們程度不同地分享到實惠,從而促使他們對黨的政策走向定位的訴求也有所變化。近日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更使不少民進黨人人心波動,其「大陸觀」悄悄發生變化。而民進黨自己進行的民調也顯示,大多數民進黨人并不反對兩岸交流。對此,我們應順勢而為。

在與民進黨人交往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注意到他們是「選舉動物」的特性,他們中多數人只是將「台獨」口號作為選舉工具,並不準備為實現「臺灣獨立建國」流血犧牲。因此,他們在登陸時,為了要向黨內「交代」,或是為了拉票,可能會在統獨立場上說出一些過頭話。但只要不是太過份,就應予以寬容。 這就是「吃小虧佔大便宜」的道理,這個「便宜」就是爭取到較多的民進黨人的轉化,或是分化民進黨。前段時間對陳菊登陸的寬容做法,就相當好,值得推而廣之。

(上,本文是作者在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兩岸關係:和平與深化」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