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漢生十一觀禮賦詞抒情懷勉國共兩黨

台灣僑聯總會理事長簡漢生在「第二屆海峽論壇•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中致辭時指出,僑聯總會堅決反對「台獨」主張,我們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發展,互利互惠,共創雙贏。所以在過去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跟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以及各省市僑聯都有非常多的交流機會,成效非常好。他還表示,順應兩岸關係的改善,以及促成中華民族的團結復興,兩岸僑社不僅要開始互通有無,也應該互助合作,團結一致,在海外真正營造和諧的僑社。他的這個講話,第一次提出了「和諧僑社」的概念和訴求,可見他對海外僑社的發展和福祉,抱有殷切的期盼。

其實,簡漢生在論壇會場上派發的《振興民族,重光華廈--二零零九年北京觀十•一活動有感,兼勉國、共兩黨》說貼,更能說明他的赤子情懷。他在「說貼」中透露,二零零九年十月一日 他應全國僑聯主席林軍之邀,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慶典。行前,全國僑聯秘書長林佑輝電詢他是否方便參加,因為他曾在台灣出任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相當於北京市委書記)、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相當於中宣部長)兼黨中央發言人、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及「立委」、「國大代表」、重要媒體負責人等黨政職務。經一個星期的思考後,簡漢生回覆已有心理準備,願意參加十•一相關的一切活動,並願回應可能的質疑。孰料九月二十八日抵北京後,仍因身份較為敏感特殊,幾經波折,幸得林軍主席向國台辦主任王毅等多方斡旋,方能參加十月一日天安門的相關活動。這使他心中感欣萬千。因為兩岸雖已交往頻繁,但尚未能面對政治現實,跨域歷史鴻溝,時常將歷史停格於一九四九年;而政治上若干爭論的重點,不但不是百姓關注的切身利害問題,反而是選舉、甚或是被政客私心操弄的議題,實令他浩嘆!因思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制高點,將塊壘發之為文,草填「水調歌頭」詞一闕勉國、共兩黨,並祈林軍主席方家正之:

水調歌頭

二零零九年北京觀十•一活動有感,兼勉國、共兩黨

申子建國慶,斯民樂堯天。

歷盡滄桑變幻,民本著先鞭。

掙脫列強束縛,國共劫波渡盡,為民釋前嫌。

民族興亡事,大節豈能閑。

情所繫,權所用,利所牽。

改革開放,中山理想大實踐。

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不必為我,攜手共比肩。

兩岸同心幹,中華興萬年。

簡漢生還為此闕詞撰寫了八幀註釋,共長達三千餘字。如果說,「水調歌頭」是寄託了對國共兩黨攜手振興中華的期盼的話,「註釋」中的字裡行間,就更是充滿了反思的哲理精神。比如,他對「國共劫波渡盡,為民釋前嫌」的註釋是:國共之爭有其歷史的所必然和偶然,誰掌握了當時的時代脈動及民心向背,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但無論是國或是共,當初創黨時的理想應都是希望中國的現代化及人民福祉的提升。國共鬥爭已成為歷史,以劫數視之固可,但不宜也不須以成王敗寇論之,較能回歸歷史真相,並相互引為殷鑑,鞭策未來。二零零五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訪問北京,跨越了兩岸五十多年相互隔絕的鴻溝,展開了歷史性的會談,使兩岸關係逐漸解凍,走向了和平發展的坦途。

究其根源,想必是國共兩黨為了造福兩岸百姓及促成中華民族的復興而盡釋前嫌,所謂「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中國歷史上這絕對會是一段值得大書特書的篇章。

又如,其對「成功不必在我,功成不必為我」的註釋,則是中共近三十年來改革開放後,中國各方面的建設可謂突猛進,一日千里,福國利民,成就非凡。如前所述,許多建設都是當年中國國民黨創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所倡,如今許多理想都由中國共產黨加以完成實現,中國國民黨應有寬潤的胸襟,不吝給予中國共產黨熱烈的掌聲。因為雖然是當年國民黨的理想,但由共產黨實現了,仍然造福了中國老百姓,其終極目標其實都是一致的。同樣的,中國國民黨在台、澎、金、馬地區過去六十年來努力建設,以沒有任何豐富天然資源的彈丸之地,居然能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世界經濟、貿易及科技的重鎮,人民平均年所得近二萬美元,其成就亦甚可觀,中國共產黨亦應不吝於肯定國民黨建設台、澎、金、馬的成就。畢

竟這種建設的成果是使兩岸的同胞百姓獲得了實惠,也是兩黨當初創黨時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此所謂「成功不必在我」。另一方面,兩黨都須體認,進行建設的目的絕非為了一黨之私,而且要為了全體的群眾百姓,政黨必須要瞭解一切建設的成果都是為了人民的需要,才能行諸久遠,此所謂「功成不必為我(黨)」,而是要為了百姓的福祉。兩黨亦均應有民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國家利益高於黨派利益的認知,共同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而努力。

再如,他對「攜手共比肩」的註釋是,國共兩黨由六十年前的內戰兵戎相見,歷經幾十年的軍事對峙,到今天終於走上了理智的往來、對話,乃至於尋求共同理想與目標的康莊大道。這種成果得來不易,倍值我們珍惜。希望今後在許多方面能與時共進,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在過程中難免仍有爭議,但基本上希望是攜手比肩的良性競爭,互補、互助、互利、互惠,則善莫大焉!

(發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