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給馬英九送上的紅利是多元的

兩岸簽署「ECFA」協議,受到世界各國政要的高度肯定。在台灣島內,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固然是歡欣鼓舞,連以民進黨大票倉著稱的中南部農民、果農民,也認為是有利於他們的經營,奇怪的是,就連曾經打出「反ECFA」旗號的民進黨,也突然不反「ECFA」了,而是以要在「立法院」進行審議「ECFA」的肢體語言,間接表態接受了「ECFA」。實際上,民進黨發言人林德昌就表示,他們現在不是要反「ECFA」,而是要對「ECFA」進行實質性的審查,這就等於是間接承認和接受「ECFA」。其實,就在「六•二六」遊行中,民進黨也沒有正面打出「反ECFA」的旗號,而是改為「反一中市場,人民公投做主」。由此可見,連民進黨也知道,「ECFA」是個好東西,台灣主流民意也接受了「ECFA」,如果堅持「反ECFA」的立場,等於是要與主流民意為敵,那就不要再選了。實際上,民進黨「ECFA」因應小組發言人郭正亮也表示,在年底的「五都」選舉中,不會以「ECFA」做為選戰主軸。

最開心的,當然是馬英九。這不單止是因為經過艱苦協商,兩岸間終於簽署了「ECFA」,使其在競選「總統」時開出的承諾支票終於得到兌現,而且也可為關係到他能否爭取連任的年底「五都」選舉,送上「紅利」。實際上,馬英九之所以那麼堅持必須在六月底之前簽署「ECFA」,就是考慮到「ECFA」所發揮的紅利作用,必須要有半年時間才能逐步顯現。而在六月底前簽署「ECFA」,就正好是在「五都」選舉投票日前夕,「ECFA」的利多效應顯現出來。而且,到了後年的「總統」選舉前夕,「ECFA」的效益已最大程度地顯現出來,馬英九想不贏也都難。

其實,馬英九的開心,還在於他的「嗆聲」戰術,終於奏效。實際上,在「雙英辯」中,馬英九自忖無論是專業背景(蔡英文是國際貿易專業的博士,熟悉「WTO」規則),還是口才,都不如蔡英文 。為了辯贏蔡英文 ,除了緊緊抓住「ECFA」確是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這個支撐點之外,卻也說了一些過頭話,包括在尚未瞭解大陸方面的基本態度之前,僅是憑著自己對「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促進協商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的理解,及自己的單廂情願,就大拍心口,謂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就可以與外國簽署「FTA」。另外,馬英九也不顧海協會飽受大陸某些產業界「拒絕開放」的壓力,仍然承諾將爭取把石化產品、工具機、鋼製品等列入「早收清單」。

但似乎是大陸方面並不賞面「呼應」。一方面,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回答台灣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大陸對自己的建交國與台灣開展民間經貿往來不持異議,但堅決反對與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被台灣媒體解讀為反對台灣與外國簽署「FTA」,蔡英文更是以此來批評馬英九簽了「ECFA」之後將會領軍推動洽簽「FTA」的承諾,此顯然是要報在「雙英辯」中辯輸給馬英九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此後陸續傳出的「早收清單」項目內容中,並沒將馬英九最著意的幾個項目開列進去。

此下,民進黨人可逮住了機會。此後幾天,連續質疑、攻擊馬英九,並嘲諷馬英九政府「一廂情願」。這些,曾令馬英九直跳腳,沉不住氣。一方面,先是說兩岸簽訂「ECFA」後,他會親自領軍和其他國家洽談簽訂「FTA」,後是向大陸喊話,要求勿阻擾台灣與其他國家簽「FTA」,又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WTO」會員本身就有和其他會員簽署「FTA」的權利,所以我們這個權利在行使當中,不再受到幹擾。另一方面,也對大陸說了一些並不友善的話。而北京似乎是從民進黨及馬英九政府的不同反應中,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而努力克服內部困難,說服某些單位,搶在「六•二六」遊行之前,透過多種渠道陸續透露「利多」消息,包括石化、鋼鐵、工具機等項目都有被列入「早收清單」。這就迅速地為馬英九解了圍,也及時地減滅了民進黨發動遊行的正當性。而且還為馬英九著想,為了避免民進黨攻擊馬英九「官商勾結」,並沒有開放與馬英九關係密切的嚴凱泰的汽車整車項目。

而在第五次「江陳會」簽署「ECFA」的現場,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接受台灣記者訪問,用「合情合理對待,務實妥善處理」兩句話,表達大陸對台灣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態度。王毅表示,只要兩岸保持良性互動,不斷增進互信,對於台灣與其他國家商簽「FTA」的希望,他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薑增偉也表示,在不違反「九二共識」前提下,可對台灣與「WTO」的其他會員體商談並簽署「FAT」的問題,在不違反「九二共識」前提下做合情合理安排。薑增偉指出:「關於框架協議 (ECFA)與台灣對外簽『FTA』的問題,我認為胡錦濤總書記曾說過,建立更加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進程,有利於台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這應是大陸方面在『FTA』問題上總體的考慮」。 他說,「我們瞭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擴大國際交往的願望和感受,對相關的問題也十分重視,在不違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這些事實都證明,馬英九的「嗆聲」,是有效的。

當然,馬英九也不能忽略,王毅和薑增偉在談話中,都提到了「兩岸務實協商」,並非是台灣可以自行行事。看來,還得加上必須遵循在兩岸加入「WTO」時的「中先後台」原則。也就是說,必須在中國與某個國家簽署「FTA」後,台灣才可緊接著簽署。即使是台灣的條件已很成熟,也必須耐心等待條件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國,就像當年的兩岸分別「入世」那樣。實際上,在「入關」以至是「入世」談判中,本身是自由市場體制的台灣,顯然條件是比中國大陸成熟的,而且也已談判妥當,只待一簽。但按照「先中台後」原則,也得耐心等待中國與「WTO」的談判,待中國加入之後才能加入,即使是只有一天之差。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台灣與「WTO」會員體簽署「FTA」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