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準確運用導彈後撤籌碼推動政治對話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三屆周年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安排中外媒體參訪北京軍區工兵團演練,並介紹大陸軍隊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支援行動及軍隊建設情況。演練結束後於現場舉行記者會,由第一次正式與媒體見面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主持。當有台灣記者問及到台灣朝野政黨對兩岸和平談判的共同看法,都是希望大陸軍方先行撤出福建沿海導彈部署,大陸是否有評估後撤飛彈議題時,耿雁生指出,撤除福建沿海導彈,實現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耿德生還表示,大陸一直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商討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他指出,為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方面的一些顧慮,兩岸可以就軍事問題適時進行接觸和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

由於這是大陸軍方首次正式就「後撤導彈」問題表態,故引起台灣方面的注意,並迅速作出回應。其中「國防部」的回應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事涉及「國家安全」,屬於「國家」層級議題,台灣「國防部」將依循政府現階段「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政策指導,配合兩岸協商進程與議題,進行相關規劃與整備,循序推動。台軍方又稱,中共目前對台部署千餘枚導彈,且大多可機動部署,因此中共是否轉移這些飛彈,在軍事層面並無實質意義;但若中共願意主動轉移這些飛彈,使台灣人民感受到中共釋出善意的措施,樂觀其成。

而「陸委會」則透過其副主委劉德勳作出回應,表示兩岸經貿交流所衍生的問題仍需透過兩會協商機制平臺處理,等經貿議題解決了,包括軍事互信在內的兩岸關係才能有正面的發展,兩岸面對長遠的未來也才能有更好的互信基礎。

聽了台灣「國防部」和「陸委會」的回應,頓時使人產生「葉公好龍」的感覺。實際上,有關「後撤導彈」的議題,一直是台灣方面主動提出的。無論是李登輝時代,還是陳水扁時代,尤其是馬英九時代,「導彈後撤」均是台灣當局操弄在手中的「王牌」。尤其是馬英九,還將「後撤導彈」作為兩岸進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談判的先決條件。

但當大陸軍方就此正式作出正面回應時,台灣方面卻又遲疑踟躕了。軍方的籍口是由於大陸的導彈大多可機動部署,故將之後撤在軍事層面並無實質意義,但仍「樂觀其成」。而文職則以「先經後政」來作拖延,要等到經貿議題解決了,才進行軍事互信議題的談判。還是軍人出身的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揭穿謎底,此議是被卡在「一個中國」原則,如以此來做前提,那就不用提了。

國民黨不是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嗎?林郁方不也是堅決反對「台獨」的嗎?為何又拿「一個中國」來說事了呢?看來,問題的關係是在於「先經後政」。台灣方面是擔心倘若大陸真的主動後撤導彈,就等於是向台灣方面施加壓力,要進行包括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在內的政治協商。但按馬英九現時的想法,是仍然不願接觸兩岸政治協商議題,甚至連兩岸政治對話也不願談。因為兩岸政治協商對他來說,有可能是一把「雙面刃」,既有可能會提高他的政治威望,甚至有可能會使他有機會與大陸領導人一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名垂青史;但另一方面,他要爭取二零一二年連任,就必須爭取獲得過半以上選民的支持。實際上,目前多數台灣選民仍是「經濟動物」,對兩岸間的政治議題抱有疑慮,甚至即使是純屬經濟議題的「ECFA」,在開始時由於民進黨惡意操弄,反對的人還是不少,只是經過國民黨和「陸委會」、「經濟部」的積極宣導,而大陸方面也因應時勢,對「ECFA」的內容作出「讓利」,並承諾不向台灣輸出勞工和農產品,才使台灣民眾消除疑慮,連民進黨自己的內部民調也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八的民眾支持「ECFA」,從而迫使蔡英文全線退卻。因此,馬英九並不是不想進入兩岸政治協商階段,只是希望能等到爭取連任成功後才邁開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步伐。

既然如此,大陸方面就更應靈活準確地運用「後援導彈」這個籌碼。一定要在關鍵時刻、遇到關鍵議題的時候才打出。其實,正如台灣「國防部」所言,大陸要後撤導彈,在技術上是並不困難的。因為部署在福建前線的導彈,其機動性都很高,可以「打一炮換一個地方」。尤其是今天大陸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也正在建設高速鐵路,即使是導彈後撤了,倘有需要,隨時可以立即返防。

而部署導彈是為了震懾「台獨」勢力,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確是也收到了實效。但現在臺上的馬英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動恢復兩岸協商,實行「外交休兵」政策,在軍事上不製造台海堅張氣氛,連軍事演習也是小心翼翼,盡量避免刺激大陸。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福建沿海部署導彈的「震懾台獨」功能已大為降低。而且,在台灣已由不搞「台獨」的馬英九掌政的情況下,繼續部署導彈,可能會令人產生「不信任馬英九」,並將其與李登輝、陳水扁「等量齊觀」的感覺,對馬英九並不公平。相反,倘在馬英九最為需要爭取選票之時主動宣佈後撤導彈,並暗示是善意回應馬英九的呼籲,信心就將會能在最大程度上為馬英九的選情加分。而且,還可避免發生馬英九剛在「雙英辯」中說只要兩岸簽署了「ECFA」,台灣就可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但北京卻有官員間接予以否定,讓辯輸了的蔡英文「扳回一小局」的尷尬情況。

其實,促進進行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的談判,不一定要整日價把「一個中國」原則掛在口中,只須象兩岸兩會恢復協商所採「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策略即可。實際上,從海峽兩會恢復協商,到簽署各項協議,再到簽署「ECFA」協議,都未提「一個中國」,但其過程卻已貫穿了「一個中國」原則。這正是兩岸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所在。相信,在宣佈後撤導彈,並推動兩岸政治協商方面,也可繼續運用這種政治智慧。實際上,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一味把「一個中國」掛在口中,可能就無法簽署「ECFA」協議。同樣,如果過於強調「一中」,在民進黨仍能愚弄部份民眾的情況下,即使馬英九有意進行兩岸政治協商,也難以開展。

但仍須要有一個「對等」條件,那就是台灣必須宣佈停止向美國購買武器。一方面,屆時大陸已經後撤導彈,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已經消除,台灣也就沒有必要加強軍備了。另一方面,既然是要軍事互信,結束敵對狀態,但還要購買武器,又如何能表達誠意和善意?

北京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們,還得好好研究如何靈活準確運用「後撤導彈」這個籌碼,並無限地擴大其效能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