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寄望澳成環保展示城市

【本報訊】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2011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昨日開幕,多名嘉賓在致辭時表示,澳門有能力成為環保領先的城市,為全球低碳城市發展帶來重要的貢獻。

國家發改委解振華副主任代表、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在開幕禮上致辭說,今年是國家「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澳門特區政府舉辦「2011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對推動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過去五年,中國政府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單位GDP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29%,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

他說:「剛剛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要實現能耗強度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的約束性目標,提出了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等重大戰略任務。」

他說:「國家將繼續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快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廣應用,突出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領域節能,完善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標準,健全促進節能減排的價格、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動員全民參與節能減排。」

國家環境保護部周生賢部長代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兼港澳辦副主任宋小智女士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過去五年中國政府將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作用日益顯現,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法規和綠色科技的發展為環保事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環境品質也得以持續改善。

她表示,「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進低碳城市試點」。上海、蘇州、廣州、杭州、攀枝花、伊春、保定等很多城市,已經開始或者規劃發展低碳城市。可以預見,在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方針指引下,未來幾年中國低碳城市必將蓬勃發展。

她表示,澳門以第三產業為主,具備輕型化的特點,在低碳城市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澳門已在綠色消費、綠色投資和建立綠色城市方面做出表率和貢獻,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典範。她希望澳門作為商貿服務平台,繼續積極為內地與歐盟及其他地區的環保合作提供服務,促進國際環保產業合作。同時,她又建議各地要加強城市間的合作與交流,以及加強低碳技術的合作開發,為共同實現低碳城市發展創造條件。

接著,德國前副總理及前外交部長費舍爾(Mr. Joschka Fischer)在其主旨發言中表示, 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資源持續耗用將帶來危機,當時世界人口僅37億,全球只有20%工業化的經濟體,但現時世界人口幾乎是1972年的兩倍,而超過50%的人口在城市居住。我們已清楚知道全球氣候及環境正面臨威脅,地球資源有限。他表示,全球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法明顯不過,就是將經濟發展與能源耗用和碳排放脫鉤。新興國家有需要這樣做,舊工業國家則更為逼切。

他表示,要將增長與排放脫鉤,我們必須從污染是免費的幻覺中醒來。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再不能以地球環境為代價。要污染不再免費,就要創建一個全球性的排放交易市場,並需要提高能源效益,即減少能源在生產和使用時的消耗,以及在再生能源的應用上突破技術和政治經濟方面的限制。

他表示,能源效益、能源可持續性、減排及能源安全,將是我們能否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他相信,在應對氣候問題上,業界能扮演關鍵的角色,全球的綠色轉向將為業界的重大機遇。而在政府層面方面,1970年代歐洲開展的綠色運動已認為政府要有全面的環保法律法規。他表示,政府在環保上要有角色,不能全然交給市場,如透過立法創建排放交易系統及在投資在環保上作公共投資,正如內地正積極建設智能電網。

他表示,全球應致力投資在再生能源上,包括提高能源效應和發展新技術,這將會促進經濟增長,將來亦能減少自然環境問題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負擔。

他在總結時指出,澳門可從交通、樓宇管理等方面著手,積極減排及發展再生能源,令澳門能成為環保的領先城市,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