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儀指無長遠福利政策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美儀指本澳缺乏長期的福利政策,社會保障制度定位不清,使夾心階層飽受高通脹壓力。

陳美儀說,最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紓緩通脹壓力,體現了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但澳門缺少長期、整體的福利政策,應該找出實際問題所在,訂立中長期的民生政策。

她指出,目前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社保制度定位不清

第4/2010號法律《社會保障制度》第二條“目的”為:“社會保障制度旨在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保障,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以及第四條:“受益人、僱主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承擔向社會保障制度提供資金的責任”。

陳美儀說,2011年3月社會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葉炳權主席在回覆她的書面質詢中卻稱:“現時澳門推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屬社會保險式計劃,與社會救濟式的經濟救濟援助性質不同而互為補充。事實上,社會保障基金現行運作模式已偏離社會保險的運作原則,即政府負擔了過大的財政責任”。這回覆恰好道破了本澳社會保障制度的問題所在:即定位不清晰、社會功能不明確,導致政府雖然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但又未能讓社保發揮應有之功能。

長期穩定措施少

她說,最近推出的抗通脹措施和之前的現金分享計劃,都是一種臨時的措施。政府除了將財政盈餘以現金方式簡單地發給市民外,能否有更好的辦法,讓市民能夠有穩定的保障呢?如增加社保的資金支持等。目前澳門實行低職業稅、低營業稅,這是澳門徵收高額博彩稅收的結果,但絕不能成為低社保的理由。政府應當善用博彩稅收,應當要增加對社保金的撥款。

福利總政策考慮不周

她指出,據勞工局2010年第四季的統計數字,全澳在職人口有321,900人,當中每月收入為6,000至15,000元的有155,700人,佔整體的48.3%,這代表了澳門有近半數家庭處於這夾心階層,他們既超出了租賃社會房屋的入息上限,而面對超出實際情況不斷上升的樓價,中收入的夾心階層根本無能力去購買房屋,政府現時的經屋政策未能清晰,中收入人士需要負擔高昂的租金、樓價,但又未能受惠於政府對弱勢社群的扶助政策,通脹日益嚴重,扣除基本生活開支外所餘無幾,更遑論為將來退休後的生活作出計劃。

陳美儀質詢當局:

1、行政長官崔世安曾表示“社保已演變成全民保障制度”,“預計在年底確定注資金額後便注資社保。社保已由原來以勞資供款為基礎創建的基金,演變至今已成全民保險”。

特區政府究竟對社會保障基金如何定位,其功能、作用是什?有否計劃檢討現時社保供款/注資的方式?中央公積金又如何配套運作發揮作用呢?

2、面對佔全澳近半市民的夾心階層,政府會否訂立中、長期政策減輕他們面對的生活壓力呢?長遠來說,如何協助他們建立退休保障制度,使市民能及早籌謀呢?

3、公屋政策如何定位?政府如何平衡公屋和自由市場的關係?